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早在44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是完全有规律而独立出现的,而地球和太阳系才形成于45.7亿年前。当然,这并不排除完全有另外一种可能,外星文明首次访问地球时,把从“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比我们地球还长的某一颗其他行星的云层中拿来的原始生命形式的水滴带到地球的云层中。  相似文献   

2.
对γ暴GRB960113的高能段与低能段的时间延迟和脉冲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随时间有规律地增加和展宽.γ暴的内激波模型可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北辰 《飞碟探索》2002,(4):47-47
火星是太阳的第四颗行星,它的公转和自转姿态与地球差不多,它的公转轨道周期为687天,1年约合地球上的2年。它在天空中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这颗被我们的祖先称为“萤惑”的红色星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疑惑。  相似文献   

4.
<正>从人类历史上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文化都曾把彗星视为灾难和罪恶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彗星都怀着既恐惧又敬畏的心情,有时甚至把它视为"地球末日"的预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恐惧便渐渐地消失了,并且发现大多数彗星是有规律地穿梭于天空之间。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难题     
宇宙的难题周晓珊射电脉冲星之谜1972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在天鹅星座区内发现了一颗例行射电脉冲星,它被列入了天文目录中并被命名为G-P-1953。1968年发现的第一颗射电脉冲星,是一个宇宙天体,它是异常稳定的无线电辐射的源泉。这种辐射的脉冲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6.
当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火星是否有微生物时,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专家们却毫不为之惊异。他们坚信,当条件成熟时,生命的产生是必然现象。 生命产生的第一要素是必须具有液态水,其次是碳有机化合物,它是产生生命的化学反应的基础。碳是生命的绝对基础,它在宇宙物质中的含量最大,几乎处处可见,并且能结合其他元素生成大量复杂分子。   理论阐述较为容易,但是,原始地球上的碳有机化合物究竟来自何处,却一直困扰着科学界。 1953年,美国圣迭戈的加州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斯坦利·米勒进行了一项结果近乎奇异的实验,他在实验用的烧瓶内…  相似文献   

7.
谢懿 《飞碟探索》2008,(4):38-39
对于天文初学者来说,他们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离我们上千光年远的恒星的位置会被束缚在一个类似地球经纬度的系统中? 天球坐标系统虽然在现代天文学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它却是基于我们祖先错误的世界观所建立的。他们认为地球是静止的,而且位于宇宙的中心。同时他们相信天空是一个中空的球面,覆盖在地球上,就像一个巨大的圆顶。  相似文献   

8.
30年前,阿波罗-11飞船的航天员留在月球表面的一台仪器至今还在向地球提供科学数据。这台仪器叫做“月球激光测距仪”。科学家们用这台仪器测得的精确数据分析,发现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地球形状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极其微小,没有月球激光测距仪这种前所未有的极高精度的测量是察觉不到的。科学家还利用月球激光测距仪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若干预言。月球测距仪实际上是一台激光反射器,其作用是反射从地球射来的激光束。通过测量激光束脉冲从地球到月球,再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时间,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该激光测距仪与其他留在…  相似文献   

9.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10.
月亮看上去是多么可爱,它照亮黑夜,使恋人们黄昏后的夜晚更加美妙,它激发诗人的灵感写出美妙的诗篇.一个没有月亮的地球是一个多么不浪漫的地球啊!然而,月亮也有它的不是之处.月亮对地球产生一种拉力,使地球围绕着一根倾斜了23度的轴心运转.这股拉力改变了太阳光线的角度,使地球上一个部分产生炎热的夏天,而另一部分是寒冷的冬天;一部分长期处于白昼,一部分又长期处于黑夜.也正是由于这种倾斜,导致南北半球气象变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的3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地球呈现出一派充满希望的景象。天文学家们也在满怀希望地等待哈勃太空望远镜传回的首批冥王星图像。自从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这将是第一批能反映冥王星外貌的图像。因为它实在是太遥远了(距太阳平均距离约59亿千米),在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里,它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圆盘。在当时,它仍是惟一未被太空探测器访问过的太阳系行星。1846年海王星被发现后,世界上再次掀起了寻找新行星的热潮。在这上面花费精力最多的恐怕要数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了。他通过计算得出,太阳系除海王星外还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王文轩 《飞碟探索》2013,(11):54-55
在100余年前,地质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孜孜以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足够遥远的了,但精彩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UFO 成因新说     
UFO成因新说张国文给地球科学带来重大变革的板块理论,由于其动力机制一直悬而未解,故而被一些人称为不彻底的理论。同时,板块构造也并非是所有行星都具有的普遍现象,它描述的板块运动只是地球演化内在规律的一种表象,而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此,要寻找一个最根本...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2014,(7):7-7
2014年5月28日,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都在关注一件事情,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雨燕”卫星在仙女座探测到了一次罕见的疑似伽马暴。伽马暴是宇宙中威力最大、最神秘的事件之一,由强烈的短脉冲辐射组成,在传播数十亿光年后还能在地球上观测到。如果伽马暴发生在银河系,并且面向地球的话,将很可能把地球臭氧层一扫而空,造成严重的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28日,太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耀斑爆发,耀斑形成区域的面积超过地球面积的3倍。同时,日冕物质从一个巨大的太阳黑子中抛射出来,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750万千米的速度冲向地球。它引发了当年10月30日近地空间的地磁暴和电离层暴,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巨大的行星正向地球飞来,好在它距离地球仍有一定的距离,要与地球相撞还需878年的飞行时间。据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与6500万年前坠落墨西哥海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行星体积相当,直径达到0.8千米。一旦与地球相撞,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力非常之大,地球上每300人中将会有一人受到伤害。就在去年,科学家曾宣布一颗名为1950DA的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是在对位于波多黎哥的一个大型雷达天线进行跟踪时无意间发现这一行星的,他们原本是想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雷达的天…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球高纬度地区,夜空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绮丽的彩色光象,这就是极光和夜光云。夜光云的景色十分迷人,它被人注意已达一个世纪之久,但大家对它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大哥。中国古代称它为“岁星”,西方以罗马主神“尤皮特”命名之。木星的庞大体积能装下1300个地球,其质量相当于其他8颗行星加起来的2.5倍,相当于地球的300多倍;木星距离太阳7.78亿千米,距离地球6.28亿千米;自转周期9小时50分,公转周期11.8年。木星是一个没有固体外壳的流体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含有少量氨和甲烷。木星内部是铁和硅构成的固体核,地心温度可达3万摄氏度,不断向外辐射能量,放出的能量是它吸收太阳能量的两倍多。木星有浓密的大气,永远被色彩斑斓的浓云…  相似文献   

19.
火星:充满奥秘与神奇的净土(上)傅民杰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星球,故此得名“火星”或“红色行星”。天文学家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6800千米,这约是地球直径的1/2,它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20.
谢贤 《飞碟探索》2004,(5):14-14
在我们脚下2900千米的地球核心,是由非常热的铁熔岩组成的,而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已硬化的固体铁,直径约2400千米,温度高达3800℃以上,内层被充满高温熔岩的外层包围。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论。科学家观察了过去30年的地震所产生的地震震波,发现南北方向行走的震波比东西方向的快。科学家相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导向性的,当震波经过地球核心的内层和外层时,便会产生折射。从震波折射的情况,科学家便计算出地球核心的内层及外层的大小。科学家相信,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较重的铁熔岩慢慢地往地球核心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