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减少超精密机床中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液体静压导轨动导轨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动导轨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做不同运动时的热变形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动导轨做高速变加速运动时,动导轨热变形较大,会对加工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提出了降低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超精密模辊机床为研究载体,将具有代表性的环槽微结构阵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体系统理论以及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机床的几何误差模型从而得到几何误差对环槽微结构阵列的影响,并用激光干涉仪对几何误差分量进行了测量。在进行数据处理后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法使环槽微结构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时域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在位检测辊筒模具被测截面,分离出被测截面圆度误差和主轴径向回转运动误差。通过慢刀伺服车削加工技术对辊筒模具进行误差补偿加工,有效减少了圆度误差中的低阶谐波成分,大大降低了辊筒模具被测截面的圆度误差。  相似文献   

4.
A35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采用进口超精密级(SP)直线导轨、研磨级(C2)滚珠丝杆,床身、立柱等基础铸件经过3年以上时效处理,机床几何精度及动态精度保证在5μm以下.其机床床身、立柱等基础结构件的设计借鉴了德国与日本的结构优点,并经过计算机受力与热变形分析、模态分析,反复优化改进而来;在装配过程中采用费时、费料的工艺路线,预留了更多的精度储备量,保障了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在10年以上. 电源搭载专业级智能专家库,自动生成加工代码,按用户要求最优化加工,终身免费升级专家库,今天的放电条件可以在5年以后获得同样的加工精度.脉冲电源配置0.1A微细加工回路、低损耗回路、大面积镜面加工回路等.机床精度补偿能力提高5倍,全部加工条件具有直接修改菜单,用户可自定义、自编程序快捷菜单.数控系统预留了第四轴、第五轴电器接口,配上高精度的C轴、B轴时就可实现航空、航天复杂零件五轴五联动加工的特殊要求;同时还预留自了动电极交换系统电器接口,以满足未来扩展需求.新的软件操作界面使操作更方便、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超精密机床液体静压导轨温度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多种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并应用ANSYS仿真软件分别对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进行了仿真,得出了不同温度控制方法下导轨的热变形大小。仿真结果显示,针对不同使用环境,通过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对液体静压导轨进行热变形控制,从而满足超精密机床的使用要求,提高超精密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回转工作台五轴联动机床建立参数化的二维三维有限元混合网格模型,部件接触面间采用弹性连接单元模拟约束关系,对整机进行静力学、动力学结构计算.通过静力和模态分析找到机床的最低刚度方向,并以此为手段反复对机床结构进行刚度加强,最终使机床的静态变形和模态频率满足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机床底座是超精密加工机床的基础,其稳定性、精度保持性对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精度指标有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超精密加工机床典型的底座结构,利用有限元工具分析设计了五轴超精密加工机床底座,经检测,该机床底座的实际精度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筒体结构内壁环形下陷加工效率,保证下陷深度和宽度尺寸,本文提出采用角度头五轴加工工艺进行内壁环形下陷加工的方法。针对筒体结构变形引起环形下陷深度尺寸难保证的问题,设计了变形校准工装。针对机床构型和角度头运动原理,建立了五轴加工的角度头后置处理模型。针对环形下陷铣削过程中C摆超程问题,提出了C摆超程插补和角度优化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筒体结构精密下陷结构中进行了应用,应用表明:本文形成的筒体结构内壁环形下陷加工工艺能完成精密下陷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提高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的几条措施:提高机床刚度,采用精加工电源、减少机床热变形,消除加工过程中零件残余应力以及微机控制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一维主轴热传导差分模型,建立起基于反馈原理的机床能量输入、输出的热变形预报模型。并分别建立了一维和二维结构热变形预报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由此预见其对预报整体机床热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达到光学自由曲面加工机床的精度要求,进行机床快刀伺服系统换刀误差的辨识与补偿。首先对机床快刀换刀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其对加工成形点的影响。再对快刀系统进行几何建模以及刀具轨迹建模,从而进行工件表面微观形貌预测,得到换刀误差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检测方案以及换刀误差补偿方案。通过在matlab中进行换刀误差加工补偿建模,得到补偿后面型PV值为0.04μm,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朱荻  曾永彬  王少华  黄绍服 《航空学报》2010,31(9):1864-1871
 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分层加工技术应用到微细电解加工过程中,显著改善了加工稳定性;建立了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电化学刻蚀原理,在线制得直径小至10 μm的圆柱电极;分组实验并验证了加工模型中各参数如:电极直径、加工电压、电解液浓度、铣削层厚度等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成功加工出了深三角结构和四棱台微型腔,形状精度高,加工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董辉跃  柯映林  孙杰  吴群 《航空学报》2004,25(4):429-432
航空整体结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变形。为了研究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对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影响,采用准耦合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7075铝合金毛坯的淬火过程,研究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在含有淬火残余应力的毛坯上进行材料去除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产生的比例件的变形与实际加工的比例件的变形非常近似,从而证明了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是引起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同时验证了准耦合淬火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machining requirements of aero-engine casing in modern avi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main issues dur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five-axis machine tool with high accuracy, stiffness and efficiency, including whole structure design,key components design, and supporting stiffness design. First,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 of five-axis machine tool is determined considering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ero-engine casing. Then, a dual driv...  相似文献   

15.
超薄零件车削加工后存在较大的变形,严重制约了该类关键器件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超薄零件加工变形的预测与分析,基于力学分析,建立了加工仿真系统并进行超薄零件精加工过程模拟研究。实际加工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基于该系统对超薄零件加工后变形进行分析,其结果对改进加工工艺和减小工件变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超精密加工设备中,超精密液体静压导轨是其关键部件.影响导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随着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导轨的动态特性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导轨模态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更成为其关键.本文采用某型激光传感器对液体静压导轨进行频谱响应测量,测量精度高,测量准确.  相似文献   

17.
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阴极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原理,分析微细阴极工作特点及制作难点,提出微细组合放电加工制作阴极的方法;利用精密电加工设备,通过"联动复合进给"、"内、外面转换"及"平动与拷贝"式微细放电,制作多种截形的微细阴极;进行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试验,阴极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TB6钛合金由于具有优越的性能,广泛地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从大余量的TB6钛合金锻铸件毛坯加工成复杂结构的零件,其加工效率低,刀具和机床成本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薄型中空电极进行快速大余量去除的电解加工(ECM)方法,即将零件与多余材料切割分离,有望较大程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为改善电解加工流场特性,提高加工精度,对电极施加振动,并对薄型中空电极的振动切割进行了建模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振动幅值和频率(A=0.05mm,f=50Hz)可以使得各处电解液电导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加工的精度、稳定性和效率。复杂结构件的成功切割证明了薄型中空电极振动电解切割加工技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使设计出的微铣削装置满足慢波结构件的制造要求,采用有限元辅助分析的方法,通过床身结构优化、减重设计、增加隔振垫等处理,完成对微铣削装置的优化设计.通过对主轴夹持装置的结构参数优化完成主轴夹持装置的优化设计.选取隔振垫弹簧阻尼刚度作为变量,进行模态仿真,研究其对机床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床总体变形量下降到2.274μm、最大应力降低到0.69MPa,远小于方钢的屈服极限、一阶固有频率提升至173.12Hz,各阶固有频率特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航空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有限元法在薄壁件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并运用ANSYS5.4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典型薄壁框体零件的加工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加工情况相符,由此提出一种数控补偿方法来降低让刀误差,从而控制薄壁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