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空间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已从试验阶段走向了应用阶段。空间技术国际化市商业化的趋势已很明显,发展空间应用技术,注意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开拓空间技术商业市场已成为世界各空间技术发达国的共同战略决择。空间技术向民用、商用的转移,不仅是卫星系统本身,还包括了空间技术的各个单项研究成果其及衍生产品,在这方面也有广阔的国际民用产品市场。我国的空间技术从整体上看,已经有了发射各类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能力,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具备了研制各类卫星和多种卫星有效载荷的技术基础。我国的空间技术在国内服务的基础上,己具备了走向国际空间技术市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空间技术是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在21世纪将有更大发展。为了总结和交流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于2001年2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专题论坛。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和中国卫星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10月21日,在嫦娥二号卫星绕月成功之际,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周济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袁家军副总经理出席论坛.论坛还云集了国内空间技术领域相关科研单位的领导、两院院士以及众多专家、学者近200人,共同探讨重大的方向性、前沿性问题,展望中国空间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DFH-1)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这天,东方红-1卫星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万里长征.10多分钟后,东方红-1卫星成功地进入倾角68.5°、近地点高度439 km、远地点高度2 384 km的椭圆轨道.东方红-1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自那时起,截至2000年3月,中国已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5颗人造地球卫星(国产卫星53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大于85%.现从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3个方面,来回顾近30年间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5.
熟悉中国航天历史的人,对东方红系列卫星、风云卫星、资源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都会如数家珍,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发射的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这颗卫星如同开路先锋,也曾在中国空间技术早期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宋智 《国际太空》2000,(11):1-9
1 欧洲民用空间技术的发展1 .1 欧洲民用空间技术的发展背景□□ 1 957年 1 0月 4日 ,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器。其后 ,美、苏之间展开了空间竞赛。到 1 960年 ,在短短 3年时间内 ,他们相继试验和发展了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月球探测器、导航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 ,迅速开辟了空间技术发展的诸多领域 ,并建立了发展空间技术所需的众多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空间技术的开发 ,使美苏两国的活动半径和能力直接拓展到人类从未达到的外层空间 ,从而极大地显示了其综合国力和整体工业实力 ,极大地加强了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政府与空间工业界之间在有军用价值的空间技术是否出口的问题上意见相左。以色列空间工业正在寻求新的市场,以弥补国内国防预算削减。工业界希望向国际市场全面转让空间技术,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卫星部件和分系统,以及运载火箭技术。以色列的空间技术成果几乎完全是依靠政府投资而取得的,其大部分空间产品被政府划入所谓的“两用技术”范畴。以色列政府至今未批准这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空间技术出口。以国防部的官员称,工业界关于出口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空间技术,特别是出口卫星的要求不会被批准。对外国客户的空间技术服…  相似文献   

8.
欧洲空间局正在加强空间技术向其他领域的转移。它努力为欧空局的承制商——空间(技术)公司与欧洲的非空间(技术)公司牵线搭桥,促进空间技术向非空间领域转移,并使双方都有利可图。欧空局主管空间商业化的主任说:“转移已经开发出的技术诀窍是欧洲空间局一贯的原则。欧空局一直在执行一项名为TEST的技术转移计划。”TEST是“可转移欧洲空间技术”的英语缩写。该项TEST计划早先成功的例子之一是推广卫星用的电能分配系  相似文献   

9.
空间扫描     
第六届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大会在京举行  2 0 0 1年 9月 18日~2 1日 ,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办了本届大会。来自 2 0多个国家、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的30 0多名官员和贵宾出席了会议。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利用空间技术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2 0 0 1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京举行 2 0 0 1年 9月 18日~ 2 0日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继 1999年和2 0 0 0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的成功召开后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已成为卫星领域最重要、最具号召力、信息量最大的活动。今年又有5 0 0名左右中外业界的权威人士聚集在…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人口数量次多的发展中国家,空间技术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二位。在亚洲,它是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空间大国。印度的空间技术起步晚,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高,但是近年来,它的空间事业却稳步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引起世人瞩目,也不能不引起其北方邻国的关注。在卫星应用、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三大技术领域内,印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卫星应用而言,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卫星应用的国家之一。早在1975年,印度就租用美国的应用技术卫星一6(ATS-6)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卫星电视教育实验,将教育电视节目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先后成功地发射了21颗各种类型的卫星,我国空间技术从探索试验阶段开始走向实用阶段,为我国空间技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空间技术是现代化高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是许多尖端科学技术综合的结晶。每一颗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成功都是这一巨大科学群体协力合作的共同成果,使我国卫星发射的成功率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每当我庆贺我国卫星发射成功、正常运转、并取得各种重要科学成果的时候,总要联想到在这种成功的背后那些从事卫星环境试验的科技人员和他们的奉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宇航学会将于2019年4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航天大会"。大会将结合"4.24"中国航天日开展涵盖政府、国际、学术、教育、科普、商业、展览、文艺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其中"第五届小卫星技术国际交流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时间为4月25日。会议主题为"看见世界,看见未来"(See the world,See the future)。旨在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空间技术和科学发展,推动应用领域拓展,推动空间技术与交叉学科的融合,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服务的建设,推动小卫星商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航天领域领导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可以说,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为此,记者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展望21世纪中国空间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到下世纪初的目标是逐步建成几个急需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应用卫星系统:通信广播,环境资源勘测,减灾,微重力资源,小卫星等;优先发展卫星的有效载荷技术和公用平台技术,加强卫星应用研究,重视预研和基础技术开发,加深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也将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禾,技部sC丁ENlc£乙TECllNoLoGY DEpT物资部GooDs及M八TER丁ALS DEpT基建部elvl毛ENGINEERING DEpT院务部MINIsTRITIvE DEpT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BEIJING INST。OF SPACECRAFT SYSTEM ENCINEERING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sHANGHAI INsT.oF spACEcRAFT ENGINEERING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BEIJNG INST。OF CONTROL ENGINEERING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BEIJN INST。OF SATELLI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西安无线电技术研究所Xl一AN INST_OF RADIO ENGINEER…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8月7日报道:美国福特航空空间与通信公司最近和印度空间部签订了一项价值为六千零四十万美元的合同,负责为印度制造两颗“印度卫星”(Insat)系统,并提供卫星控制设备、操作辅助设施以及卫星发射后头180天内的操作控制。这两颗卫星将是印度的第一对实用静止卫星。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时间2015年7月11日0时28分,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8成功发射首批3颗第3代"灾害监测星座"——北京2号星座。它是中英太空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卫星研制由英国萨瑞卫星技术公司承担,卫星入轨后由中国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任务测控、运行管理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数据产品的生产和相关服务的提供。北京2号卫  相似文献   

18.
晓宇  潘晨 《国际太空》2016,(8):22-23
2016年8月10日,高分-3卫星由长征-4C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分辨率达到1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3的成功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低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雷达成像卫星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时代来临,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屠守锷,生于1917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他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  相似文献   

20.
今后,地球环境与防污染斗争是德国OHB系统公司活动的两个新领域。德国在承担防污染研究中成立了PME分公司,以利用空间技术来研究环境和防污染问题。1992年9月1日德国OHB环境技术公司开始工作。 OHB系统公司比任何时候都有兴趣利用空间技术来研究和保护环境。该公司将使用德国布莱梅公司造的两颗基础中继卫星,来执行研究地球环境任务。这两颗小卫星是在布莱梅卫星(Bremsat)基础上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