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应的目标跟踪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视频目标跟踪,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方面中比较重要的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论文阐述了红外成像的基本概念、视频图像的预处理、模块匹配目标跟踪技术以及算法的融合,为红外视频图像的目标跟踪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跟踪卫星期间,天线电轴应始终对准卫星,若对不准,将导致接收信号质量变差,甚至收不到卫星信号,这项工作由自动跟踪系统完成.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系统为X/S双波段自动跟踪系统,采用单通道跟踪技术,主要接收Landsat—5,同时还接收其它遥感卫星.本文对天线系统结构,RF系统工作原理,单通道跟踪技术、Σ与△信号问的相位差对自动跟性能的影响,实际运行跟踪操作等作了简介.研究表明,跟踪信号中包含的误差信息幅度与Σ和△间的相位差△Φ呈余弦关系.为确保自动跟踪工作处于最佳状态,Σ和△间相位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该系统对即将入轨运行的Landsat—7和我国的ZY—1等遥感卫星,具备兼容跟踪接收能力.  相似文献   

3.
单目标跟踪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动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研究更为快速、准确的跟踪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标运动模型、跟踪算法和跟踪模型结构是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的三项主要研究内容,文章介绍了这三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目前,对各种经典模型的组合和改进是目标运动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并比较工程中常用的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的优缺点,探究了它们的不同适用场合及进一步研究方向。详细分析了三代多模型跟踪算法的原理和适用场合,这对研究更为先进的单目标跟踪技术,进一步提高跟踪精度和整体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文章还提出了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的几个发展趋势:将变结构多模型算法与目标实际运动场景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探索无需依赖于基础模型集合的模型机自适应变化方法;考虑将智能控制理论与变结构多模型跟踪算法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APS504(V)5是一部机载搜索雷达,采用了脉冲压缩,频率捷率、行波管放大器、扫描变换、数字处理和光栅扫描显示器等先进技术,附加设计的边搜索边跟踪板系统升级为一部攻击雷达,可同是跟踪20批目标,并且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多波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首先,回顾了目标跟踪技术发展现状并总结出目标跟踪的一般流程;其次,分析了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传统目标跟踪方法的优缺点;再次,依次重点介绍了固定窗跟踪等相关滤波目标跟踪方法,以及全网络自适应目标跟踪等高性能目标跟踪方法;最后,总结了目标跟踪在红外、毫米波、太赫兹等波段的应用,并对多波段融合目标跟踪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天线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微机程控跟踪技术。可以根据实验现场的技术条件,如弹形系数、射击条件、天线布站位置等,计算出天线跟踪数据,微机依据这些数据控制天线精确快速跟踪弹丸。文中给出了电路框图及有关软件(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7.
在星间链路领域的测量过程中,时分双工体制星间测量逐渐成为新兴技术,而时分信号的跟踪精度决定了接收机测量误差。传统的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可以保证对连续信号的稳定跟踪,但受相位抖动的影响较大,且对于时分双工体制间断信号,会出现开环阶段跟踪结果发散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时分信号跟踪技术,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鉴相结果进行处理,在开环阶段根据前一时刻的最终状态对频率进行稳定外推。相比于传统跟踪环路,该技术的载波相位跟踪误差绝对值均值降低了92.9%,标准差降低了93.5%。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开环阶段载波相位的稳定跟踪,且有效抑制了闭环阶段相位抖动的影响,对实现时分双工体制星间精密测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扩频通信的伪码跟踪技术作了简要介绍,并以延迟锁定环路为主,对工程上常用的伪码跟踪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给出设计实例,对τ-抖动跟踪环路也做了相应的描述与比较,最后给出了伪码跟踪环路工程实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脉冲、采用全去斜率技术的星载雷达测高计的平均回波功率响应的表达式,指出了相对高度为零的平均回波功率响应曲线的半功率点与参考高度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并给出了跟踪高度值的校正曲线,以及跟踪斜率与有效波高的对应关系曲线。最后探讨了天线指向偏差对平均回波功率响应和跟踪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地面环境和在轨应用的差异,提出基于近似远场条件下的中继卫星捕获跟踪技术验证方案。利用中继卫星设备、用户航天器模拟设备、高精度二维轨道模拟设备、光学指向设备、天线重力卸载设备以及地面测试设备等组成的验证系统进行捕获跟踪试验,给出了静目标和动目标捕获跟踪试验结果,并与仿真跟踪过程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文章提出的中继卫星捕获跟踪技术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进而验证了捕获跟踪技术方案、单脉冲角跟踪体制、跟踪策略等,为中继卫星在轨可靠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回波面积中心波形分析距离跟踪技术的双目标分辨能力,研究了该技术对角度跟踪的影响方式,得出了防止波门位置受干扰回波影响可以改善波形分析技术距离分辨力和减小双目标跟踪时角跟踪误差的结论,分析回波前沿或后沿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Gham.  R 赖奕蓉 《空载雷达》1999,(3):36-48,58
几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目标跟踪。目标跟踪研究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对目前运用于目标跟踪的算法和技术进行体系结构革命的新趋势;即神经网络的出现以及它们在非线性动态系统上的应用。已有文献证明,先进的跟踪算法的数学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数字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自从引入卡尔曼滤波器以来,几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工具已经运用到了目标跟踪技术中,如,概率数据关联,相关和选通,证明推  相似文献   

13.
《宇航学报》2007,28(2):F0003-F0003
一、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0月,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全国飞行器测控技术领域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宇航学会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为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指出目前国际上五种跟踪数据中继卫星的技术特点及其缺陷。对与此有关的技术问题如跟踪天线、星间链路、统一基带数据流、信道编码技术、精确定位等作了简单说明。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议,列出急需研究的十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TDRSS系统使航天测控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地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现在,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均已进入应用阶段,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类卫星的发展中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国家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并据此对我国正在研究的跟踪与数据卫星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叙述“托尔”(Top)防它导弹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用途,该武器系统使用的9M331导弹、火控系统的监视雷达、跟踪雷达和TV自动跟踪装置,载车基本战斗编队,并列举该导弹系统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天基成像跟踪的工作原理,对成像跟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激光成像目标反演技术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并分析了星上可见光红外扫描探测技术.最后提出天基平台复合轴跟踪系统可以采用两种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特殊环境下的视轴稳定技术,为天基成像跟踪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高动态环境GPS信号的跟踪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在高动态环境跟踪GPS信号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高动态环境跟踪GPS信号的基本方法,讨论了通过延时锁定环和载波辅助技术进行伪码跟踪的原理,重点研究通过3阶频率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FEKF)进行多普勒频率估计并进行载波跟踪的原理,模拟分析了FEKF算法的动态跟踪能力和频率估计误差,提出了一种适合高动态环境要求的GPS信号跟踪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通信干扰,主要可对多个采用调幅.调频,连续波通信方式的地面超短波战术通信电台同时进行载频跟踪并施放干扰的多目标频率跟踪系统。由于采用了频率合成技术和数字记忆相结合的系统,跟踪精度高且快速实时。  相似文献   

20.
我厂技术改造途径的选择和论证多年来由于资金短缺、工厂技改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动作,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对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跟踪了解。我们认为,技术改造应以产品的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立起制造专业的先进技术体系,因此在实施有计划的工厂技改时下列指导思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