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高分二号”卫星数据在遥感地质调查中的初步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二号"(GF-2)卫星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遥感卫星,标志着中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为了更好地了解卫星的应用性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GF-2卫星数据在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境外区域。文章利用GF-2卫星在新疆哈密地区的相关影像数据开展了遥感地质调查应用评价,从数据处理、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地层及岩体等岩性信息的识别,以及可识别地质体精度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F-2卫星数据能有效地划分遥感影像地质单元、识别地质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很好地满足优于1∶25 000尺度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可为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及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以下简称CBERS-04星)发射成功。12月8日10时44分,在第15圈卫星轨道上,CBERS-04星首次打开全色相机并向地面发送遥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即时接收首轨卫星图像数据,与此同时,在100km外的地面接收站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全分辨率快视。这标志CBERS-04星首轨遥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陆地观测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远程实时显示。4分钟后,三亚站开始首次接收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北京显示。11时25分,在第16圈轨道卫星首次向地面发送红外相机遥感数据。喀什站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图像在北京实时显示。至此,3站首次接收的2部国产有效载荷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执行与远程实时图像快视试验一次成功。目前,地面数据接收站网正在执行CBERS-04星在轨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遥感应用对卫星数据的需求;介绍了中国主要遥感卫星运行和数据分发单位,以及国际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在中国的代理状况;对商业卫星遥感数据的价格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中国遥感数据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自主遥感数据提供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丙(长三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升空,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25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办的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第四届用户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农林水矿等各行业领导、专家和用户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大会。本届用户大会的召开,旨在增进合作,促进交流,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更好地应用,推进产业化发展,开创陆地观测卫星应用的新局面。我国航天事业发展50多年来,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跨越式发展,空间技术和应用由探索研究加速转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来遥感卫星应用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工程的实施,中国的卫星遥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遥感卫星正在由试验性运行向业务化运行发展,卫星遥感应用由行业化应用向大众化应用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卫星遥感应用产业显示出勃勃生机,并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使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遥感应用领  相似文献   

8.
25年来,环境卫星的应用为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概述了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环境卫星接收到的数据所得到的与海洋有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4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实践九号A/B卫星是中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  相似文献   

10.
宗合 《航天》2010,(10):18-19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国际卫星组织、相关运营商、科研机构、卫星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的代表出席大会,共同探讨我国卫星应用技术的新动向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