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引言新航行系统(FANS)特别委员会意识到常用来表示所需导航能力的方法强制性地规定了某一设备的必备能力,这样的规定限制了机载设备的最优化应用。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根据空域、航路结构及其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新航天经济"已经衍生出多项传统航天企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如何高效地运用资本、创造回报、成功验证商业概念。社会广泛资源和先进技术正在全面进入航天。为此,传统通信卫星制造商推出了全面广泛的市场主体、面向未来的技术和管理方案。新兴航天制造及应用发展迅猛,其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的市场表现对传统航天企业带来冲击。不管是出于政府的呼吁和要求,还是主动应对"新航天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为进一步提供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满足航空运输飞行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新航行技术--区域导航技术,正被日益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现行区域导航的技术标  相似文献   

4.
一、简介由于新导航方法的出现,特别是依赖准确、可靠数据的系统的应用,使得航空情报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能够达到所需性能等级,导航系统和ATM系统需要使用比现用质量高得多的航空情报。  相似文献   

5.
航空信息管理(AIM)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AIM定义着眼于整个空管运行系统、以数据为中心、按照全球互用原则提供所需质量的航空数据,满足目前及未来ATM系统和飞行各阶段的需要。二、AIM的作用监测和控制共享数据的质量,提供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各种机制,为所有ATM成员在规划、预先计划和实施计划过程中,提供改善决策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FY-2卫星综合测试系统自动测试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建成  俞洁  周晶 《上海航天》2005,22(Z1):72-77
介绍了FY-2气象卫星综合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给出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和设计原则.分析了系统自动测试设计中应用的智能专家测试库、监控终端的智能显示和智能化测试控制模式等技术.该系统具有自动执行测试程序、捕获瞬态故障和报警等功能,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测试程度较高,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所需操作人员较少.  相似文献   

7.
一种GPS系统P码直接捕获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PS的 P码信号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保密能力 ,实现 P码的直接捕获对 GPS系统的军事用户及我国未来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 GPS系统 P码信号多普勒频移大、码周期长和速率高的特点 ,提出了时域 -频域联合、串行 -并行混合的捕获策略 ,介绍时域 -频域联合捕获和串行 -并行混合捕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在此基础上对两方案的捕获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测试系统通常作为设备或武器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测试性能是衡量设备或武器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应为基于标准总线的、模块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且具备虚拟仪器特点。通过分析和比较VXI总线和PXI总线特点,给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归纳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应具备的9个方面功能。给出了设计和研制计算机测试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0,(3):27-27
据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网站2010年5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系统(NSG)近期宣布,第二颗天基红外系统(SBIRS)高椭圆轨道卫星-2(HEO-2)的载荷及其地面系统已通过技术情报(TI)任务运行许可。管理NSG的国家地理情报局对SBIRS满足TI任务所需的精确、及时、可靠和明确的TI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的应用背景,研究了综合考虑系统性能与资源消耗的传感器管理问题.建立了基于代价函数的传感器分配优化模型,其中代价函数包括跟踪系统偏差代价和资源消耗代价两部分.采用协方差控制技术量化系统跟踪性能,将目标跟踪的实际协方差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系统性能偏差代价.传感器管理优化模型通过最小化当前时刻系统的总代价来分配传感器以维持目标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协方差控制传感器管理算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跟踪性能,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分配有限的传感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曹颖 《空中交通管理》2007,(B11):22-24,9
RNP译为所需导航性能,即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RNP运行是一种对机组和飞机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导航(RNAV)运行,它能提供给机组有关飞机系统的导航包容度、监视和告警。RNP导航是一种不依赖于地面导航设备、基于卫星导航的技术。RNP程序选择的是更灵活、更有效、更简易的航迹。下面,本文就RNP技术运用的好处、RNP在我国的运用情况、西南地区机场的特点和RNP技术的需求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空间数据系统实施空间链路扩展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地面公众网的强大传输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实现交互支持所需的技术、管理和操作成本。该文通过对国外空间链路扩展(Space Link Extension-SLE)业务发展情况和国内地面系统现状的调研,提出了我国地面系统实施SLE业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大国,运输总周转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在民航大国发展成为民航强国的进程中,建设安全空管、和谐空管的任务致关重要。近年来.空管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体化运行、“三横三纵”逐步推进、“三定方案”有序落实等,优化了空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了系统资源,为建立安全、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空管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要达成空管内部人、机、管理和环境的和谐配合。切实提升空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系统在运载火箭方案论证设计阶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指导下,建立了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软件系统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以及功能模型,划分了系统的组成模块,利用Visual studio 6.O和Office2000开发实现了该软件系统。对象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该软件系统可以完成不同型号运载火箭和不同优化设计性能要求的仿真优化计算,软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高超音速作战系统发展为背景,概要分析了吸气式高超音速作战系统作战需求,重点研究了发展和部署吸气式高超音速作战系统所需的一体化试验与鉴定技术,提出了高超音速作战系统试验与鉴定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电源技术的发展马宗诚;李雨庆空间电源系统是各种航天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系统之一。它一般占整个航天器重量的15%~30%,是航天器完成预定任务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证条件。随着航天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空间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  相似文献   

17.
董朝阳  刘晨  王青  刘雨昂 《宇航学报》2019,40(2):174-181
针对一类可变后掠角的近空间飞行器(NSV)指令跟踪问题,考虑其受到外界扰动及参数不确定的影响,同时考虑系统的跟踪性能约束及姿态角速度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系统的切换控制器设计方法,确保系统在扰动影响以及给定约束下能够对给定信号进行稳定跟踪。建立了包含未知扰动及不确定项的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切换模型;通过设计模糊系统对系统所受的总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基于反步法进行了切换控制器设计,在控制器中对干扰进行补偿;通过公共Barrier Lyapunov方法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算例校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参数不确定SGCMG系统的鲁棒操纵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忠 《宇航学报》2004,25(1):93-97
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系统操纵律的设计中,如果考虑框架伺服特性,往往假设系统的物理参数是确切已知的。为消除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操纵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鲁棒操纵律。该操纵律仅采用系统物理参数的预估值,根据航天器姿态控制给出的角动量(或力矩)指令,可直接计算出每个框架驱动系统所需的控制力矩。由于操纵律没有算法奇异,在SGCMG系统不出现运动奇异的情况下,可使操纵误差指数收敛至零。同时,该操纵律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对应用在航天器上的某4-SGCMG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操纵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1月27日至30日,首届民航气象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主要是为适应民航气象发展的需要,交流民航气象技术装备的应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的经验,研讨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气象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应用工作,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民航气象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会上,民航气象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就常用气象设备的日常维护经验、系统开发等设备运行保障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KAM500采集系统设计思想先进,使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各通道同步采样, 数据采集、传输与编码相对独立,数字滤波,利用LOOKUP表进行非线性补偿、调节等特点。该系统通过KSMV2软件进 行编程、管理和数据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