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     
美日计划扩展弹道防御和网络领域的合作 美日双方表示将继续导弹防御、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合作,扩大信息共享和情报、监视、侦察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最近解放军“汉”级潜艇在太平洋海域的出现,引起了美、日等国的高度重视,至于向有“黑洞”之称的俄制“基洛”级柴电潜艇,未来其行踪是否还会这么容易地为西方国家掌控,恐怕也就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了、有关“基洛”级潜艇的性能和交易情形,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军海狮潜艇在2003年4月12日悄悄地欢度服役30周年潜艇庆。它除了是海军服役最久的潜艇外,最特别的是“海狮”潜艇龄已高达60年,创下现役潜艇最高潜艇龄的世界纪录,堪称世界级“舰瑞”。过去美国曾经军事援助同型潜艇给很多盟国,如今该型潜艇只剩台湾还在服役,其余的不是退役就是封存,“海狮”潜艇与同级,但稍晚下水的“海豹”潜艇是世界仅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建造,却能在21世纪继续服役的两艘潜艇。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各大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兵力编制表上,共列有370多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它们通常可被分为两大类:攻击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即战略潜艇)。1900年,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远洋潜艇——“荷里活”SS-1由当时的电力造船公司建造正式交付海军。而100年后,在今年4月美海军热烈庆祝潜艇百年诞辰的盛大典礼上,  相似文献   

5.
二次战后,美、苏参考德国XXI型潜艇各自发展潜艇。后来美国“大青花鱼”(Albacore)水滴型(tear drop)潜艇与“鹦鹉螺”(Nautilus)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促成美国设计风格的形成。俄国采用双壳体、大储备浮力、双桨推进、艇艏水平舵。美国则采用单壳体、单桨推进、周壳舵。俄国双壳体储备浮力都在30%以上,抗沉性佳,美国“洛杉矶”级只有14%。双壳体的舷间空间大,可装载很多设备。  相似文献   

6.
金萍 《飞碟探索》2001,(4):26-28
1999年 9月,俄罗斯海军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里出事沉没,艇里118名官兵全部不幸遇难。据报道,得到挪威协助的打捞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因出事海域风大浪急, 又进入寒季而被迫于 11月 7日停止。这次海难事故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俄罗斯和欧美各 国对事故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该潜艇内部的鱼雷舱发生爆炸而引起灾难,也有说是“库 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因受到国籍不明的核潜艇的撞击而沉没入海底……真相究竟如何,尚待 时日。这里说的是发生在过去的“幽灵潜艇”之谜。 5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 两国在波涛汹涌的南…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载有1200多名美国海军的重型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驶往太平洋西部的蒂尼安岛时突然遭到了3千米外的日军“I-58”号潜水艇的猛烈袭击船上1200名美军仅有317名死里逃生。多年来,美军科学家们一直对此事件百思不得其解—美舰雷达事先根本没有发现日军潜艇,而日军潜艇是怎么现美舰并准确发射鱼雷的?月亮葬送了美国军舰日前,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天文学专家唐纳德·奥森利用他刚发明的一套“超时空天文学研究程序”,输入了时海面上的天气资料、“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所在坐标和速以及击沉它的日军潜…  相似文献   

8.
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核动力潜艇“库尔斯克”号被困水下,118名艇员水下身亡。2005年8月4日,正值5周年纪念的前夕,又一艘俄罗斯潜艇被深深的困在海底…漆黑的舱室、刺骨的寒冷、焦急的等待……  相似文献   

9.
军备较量     
俄整合防空体系,俄太平洋舰队将装新舰,俄新核潜艇试航技术全球领先,美新核潜艇服役确保水下优势,美宙斯盾驻扎日本,兰截“大浦洞-2”导弹美国模拟试射防朝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结束后,美日双方有近四个月的时间在南太平洋按兵不动,“弗莱彻”号于1943年2月11日执行护航任务时,接获发现潜艇的报告并随即赶往现场,舰上声纳在2500米外确定目标位置后,“弗莱彻”号驶向目标并投下9枚深水炸弹,6分钟后水面下传来了两次大爆炸,并浮上大量油渍和气泡,5分钟后又发生一次更大爆炸,海面上则浮出许多残骸碎片。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协助台湾取得8艘柴电潜艇后,台湾各单位随印展开各项工作,包括“立法院”的“潜艇自造”决议文、“国防部军备局”、“行政院”所组成的跨部、会“潜艇自造小组”以及台湾中船公司(台湾地区最大的造船公司)的“潜龙计划”小组,都积极参与并推动潜艇自行制造的工作。目前更进行到预算编列和审查的阶段,“立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军的全球反潜.侦潜的战略和水下作战的装备及部署在9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针对苏联海军潜艇的水下活动而设计的。重点的反潜作战防区以美国东岸和西岸沿海区域为主,猎潜作战以北大西洋和欧洲东部大西洋沿海为主,尤其是冰岛和英国之间海峡和挪威外海的三角海域是发现和追捕苏联潜艇的重要区域,因此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国家的反潜机制至为密切。美国西岸由于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控制在美国手中,且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实力不强,活动不多,故当时美国海军的反潜部署是“重欧轻亚”,仅在80年代初期为防堵苏联和朝鲜潜艇经对马海峡和宗谷海峡潜赴太平洋,而要求日本建立侦潜和反潜军力,这包括P-3C机队。  相似文献   

13.
2014年6月5日,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2014民航卫星应用研讨会”。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国防科工局系统一司、国家空管委、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内外卫星通信运营商、机载设备供应商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航空公司的17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以“卫星应用助推民航飞行安全与信息互通”为主题,主要讨论了民航在飞行安全和信息互通中卫星应用的市场需求、技术体制、运营模式、监管政策及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局检调部门近日查清“日谍案”,嫌犯苏东宏将台美卫星影像交换合作的资料,泄露给日本防卫厅高级军官。该案因此意外牵涉出台湾当局与美日之间微妙的台海上空卫星资料、间谍攻防战。美国对于台湾电展室军官因遭间谍渗透,将部分台美卫星影像交换合作资料,泄露予日本防卫厅,这一罕见间谍案相当惊讶,频频通过驻台军事机构追问台湾方面,急欲了解台湾电信发展室外泄的机密资料有哪些,打算进行损害控管,让泄密的影响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刊首语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6,(6):F0005-F000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6年的4月20日上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隆重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元首的这次高峰会晤,预示着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正在向前发展。双方在贸易、能源、地区安全、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中美关系的稳定在于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求稳定、促合作是当今多极化、全球化大趋势下大国间的选择。胡锦涛主席也引用了上面的诗句表达了希望同美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全面向前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美政府于1994年4月26日制订了一项航天器发射政策。按这项政策,美国防部将采用新的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美航宇局将开发诸如单级入轨航天器等新技术。这项促进美航天发射工作现代化的计划符合美军方、民间和商业界的航天利益。这项新计划主张建立“政府与工业界之间、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该计划还透露,政府希望1997财年能就是否进行无人驾驶的高仿真度、小尺寸飞行演示作出决定,以便为单级入轨概念创造条件。其目的是对2000年以前的下一代航天器所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演示。过去几个月间,美有关部门和有…  相似文献   

17.
5月1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非传统安全、特种车辆、设备和装备制造、金属材料、贸易合作、资本运作、人才交流与信息共享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根据协议,中国航天科工授权其在武汉的九院负责落实具体合作项目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工九院和武钢集团将根据需要建立合作推进联合工作组,协调并推动合作项目的谈判和实施工作,保证各项合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8月15日,俄罗斯“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消息传出,全世界人的心都被深深地牵动着。令人失望的是,救援工作终告失败,118名官兵葬身海底。自从1900年10月12日,第一艘潜艇服役以来,全世界已有700多人死于潜艇失事。谨以此文纪念潜艇百年。  相似文献   

19.
反潜是搜索和消灭敌潜艇的一种海上作战的行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敌方潜艇对己方岸上设施和海上或基地内的航船实施导弹和鱼雷突击,阻止敌潜艇进行侦察、布雷和执行其他任务。随着潜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作战能力的增强,反潜已经成为海军作战兵力的一种重要任务。在登陆作战中,反潜舰负责实施远程反潜警戒。此次参演的俄太平洋舰队“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大型反潜舰的排水量7300吨,配备2架卡-27反潜直升机。该舰1986年2月1日正式开始服役,具有很强的防空、反潜及远洋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小田(Iodkh Kona)少将最近在接受俄《独立报》访问时指出,最近日,俄海军往来密切双方美系极为稳定良好惟对俄罗斯向中国出售大批先进战舰。潜艇盛到忧虑,他极盼望俄方能提供有关中国新型舰艇信息,同时,亦希望尽快提供与中国军方建立淘通渠道,以加强彼此的信任及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