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7475-T7351铝合金进行了喷丸强化和未喷丸(机械加工后抛光)单边缺口拉伸(SENT)试样的小裂纹扩展行为试验研究,利用权函数法(WFM)和叠加原理分析计算了三维表面小裂纹在外加载荷和残余应力场联合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SIF),并将其加入到基于裂纹闭合的小裂纹扩展分析程序FASTRAN3.9中,采用该程序预测了均布外载荷σmax=160MPa、R=0.06下,喷丸强化和未喷丸SENT试样自然萌生裂纹扩展的a-N曲线。研究发现喷丸强化残余压应力对疲劳小裂纹扩展速率的降低是疲劳寿命延长最主要的原因,采用基于裂纹闭合的小裂纹扩展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定量描述喷丸强化的疲劳延寿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7075铝合金试样的搅拌摩擦焊接头为对象,利用激光喷丸和常规喷丸工艺对其进行后续处理,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激光喷丸工艺对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接头残余应力、裂纹扩展、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喷丸处理的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表面粗糙度远小于常规喷丸处理的接头表面,而对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差异不大。激光喷丸可改变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增强搅拌摩擦焊接头抗疲劳性的有效方法,对其他焊接接头及构件的激光喷丸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TC17钛合金抗疲劳性能,对其表面进行喷丸处理。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断口分析、残余应力场分析、表层组织分析及喷丸前、后钛合金表面完整性分析等手段,开展不同喷丸强度对TC17钛合金抗疲劳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后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增大,由0.315μm变为0.5~1.0μm;表层发生塑性变形,晶粒发生细化;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残余压应力层深约为125~151μm,最大残余压应力位于层深30μm附近处。0.3 mm·N喷丸状态旋转弯曲试样疲劳寿命优于其他状态试样,在740 MPa和840 MPa应力水平下,分别比未喷丸状态试样疲劳寿命提升4.5倍与7.5倍。疲劳寿命提升归因于试样表层晶粒细化、高密度位错组织及残余压应力对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抑制作用。0.35 mm·N与0.4 mm·N喷丸状态试样疲劳寿命下降与喷丸强度过大时试样表面粗糙度高,并有脱层及微裂纹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表面机械强化工业纯钛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显微技术和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对工业纯钛在喷丸、滚压两种强化方式下的组织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 ) TEM组织中均可观察到位错和变形孪晶。滚压形成了单个分散的孪晶 ,喷丸表层中形成大量相互交叠的孪晶和变形带 ;疲劳后 ,喷丸组织中产生孪晶 -孪晶的交互作用 ,而滚压组织中是孪晶 -晶界的交互作用。2 )喷丸较滚压强化表层残余应力松弛显著 ,疲劳后两者的表层残余应力相当 ;3)喷丸较滚压粗糙度高一个数量级。并依上述分析对表面机械强化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频疲劳试验机配以一定的附件,测定TC3钛合金常规疲劳及微动磨损疲劳(简称微动疲劳)的S-N曲线。对该合金进行激光、等离子喷镀和喷丸试样的微动疲劳性能显著改善。利用TEM及X光衍射法分析了喷丸试样表层位错密度及残余应力的变化。用错位偶极子及小裂纹的概念分析了微动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理,从而解释了表面处理对微动疲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40SiMnCrNiMoV 钢在撞击载荷作用下,撞击应力波引起的动态断裂特征。应用 HHS—2X 扫描电镜观察到,撞击应力波造成材料破坏的微裂纹成核胚芽是三角形、箭矢形、楔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规则形状孔洞,还观察到这些孔洞按照应力波在材料内部反射、干涉、叠加后按一定波形的排列形式以及这些孔洞扩展成裂纹的形状。本研究提供了撞击应力波在材料中如何反射、干涉和叠加的实际过程和真实图像,初步把撞击应力波造成的微观破坏形式和位错理论建立了联系,从而把一定波长的应力波产生的断裂主应力和位错运动产生的微观裂纹成核胚芽所消耗的能量联系起来,这就为用位错来描述金属材料的本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煜  周义刚  俞汉清 《航空学报》1992,13(4):203-208
3种显微组织的TC11合金盘疲劳-蠕变交互作用试验的结果表明,循环应力σ_(max)在560~660MPa范围内,双态组织具有最好的疲劳-蠕变性能,网篮组织次之,等轴组织最差;其它应力范围,网篮组织寿命远高于等轴组织,也高于双态组织。SEM观察发现,3种组织裂纹源区和扩展早期均具有明显的解理特征,且解理平面的形成与裂尖塑性应变累积和高温氧化效应有关。随着裂纹扩展,解理迹象逐减,疲劳条纹和蠕变空洞骤增,交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TiAl合金的疲劳性能、裂纹扩展与组织形态的关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速度加载的方式,对含内嵌边界裂纹的单晶γ-TiAl合金在交变载荷循环加载下,微裂纹扩展及微观形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晶γ-TiAl合金在交变载荷的循环加载下裂纹扩展过程及微观形变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其力学性能受加载过程中出现的裂纹尖端晶格畸变,棱柱位错滑移,Lomer-cottrell位错群形成,堆垛层错开动,形变孪晶等各种微观缺陷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影响,不同阶段的裂纹扩展机理及塑性形变机制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机理模型,该模型以喷丸处理构件裂纹扩展分析为基础,说明喷丸处理对机械构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影响。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引入了表征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渐进应力强度因子,并用时变残余应力函数改变裂尖应力比。用试验数据验证机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和模型预测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对TA15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熔凝区和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硬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以及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凝区的显微组织主要为粗针状α′马氏体组织,热影响区组织为α′马氏体组织+条片状的α相和β相,由接近熔凝区组织向母材组织过渡。母材的硬度较低,熔凝区平均硬度最高,热影响区的硬度介于两者之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低与其显微组织密切相关,含塑性较好的片状α相较多的热影响区比熔凝区有较高的裂纹扩展抗力。  相似文献   

11.
颜鸣皋 《航空学报》1983,4(2):13-29
本文回顾了各种金属及合金在门坎区附近的疲劳裂纹扩展的机制和特征。 根据一系列试样和结构的微观断口金相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近门坎区产生的占主导的断口形态是小平面或河流花样。对于不同金属与合金小平面的方位与晶体点阵结构的相互关系,用滑移型和层错能进行描述。 本文对于板状及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和门坎值的相互关系以及短裂纹的疲劳裂纹扩展机制也一起进行了评述,短裂纹的裂纹扩展行为可以一般地表达为: ΔKth=f(α)Δσth(πα)1/2式中,f(α)为裂纹长度与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 文中回顾了应力比、显微组织、环境对在门坎区附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曾提出产生裂纹闭合效应的“氧化物诱发”及“粗糙度诱发”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结构材料中上述因素对在近门坎区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出考虑喷丸残余应力及内部夹杂影响的随机内部小裂纹形核扩展概率模型,实现构件内部疲劳裂纹萌生过程的仿真。针对高温合金X,在开展试验的数据基础上,识别模型所需的残余应力分布参数、“形核相关”夹杂尺寸分布参数、微观结构相关塑性本构参数及小裂纹形核扩展参数。模型成功预测喷丸等直棒两种主要的形核方式:残余拉应力平衡层夹杂形核及无残余应力区夹杂形核。与试验对比,模型预测内部裂纹萌生寿命及其分散精度高,残余拉应力平衡层预测萌生寿命中值误差为2%,-3σ寿命误差为37%,无残余应力区预测萌生寿命中值误差为3%,-3σ寿命误差为3%;此外,模型仿真的内部裂纹形貌为“鱼眼形”,贴合试验件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13.
TB6钛合金激光喷丸与机械喷丸残余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TB6钛合金激光喷丸以及机械喷丸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了两种喷丸工艺所形成的应力波和各自的衰减规律;研究了两种喷丸工艺的复合强化工艺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喷丸形成的平面波造成较深的应力影响层,深度可达1.5mm;机械喷丸形成的球面波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可以达到屈服强度的1.1倍。塑性应变越大残余应力越大,塑性应变层与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相近;在两者复合强化工艺中,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与激光喷丸的相近,最大残余压应力可达屈服强度的1.2倍。  相似文献   

14.
刘文珽 《航空学报》1989,10(12):659-661
 1.疲劳裂纹起始扩展门槛值(△K_(th))的概念 人们通常提到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_(th)是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下降△K,使裂纹扩展不断减慢,直至停止扩展时所对应的△K值。它由降K程序测定,试验方法见文献。达到△K_(th)时裂纹前缘塑性区很小,在厚度和应力比一定的条件下,△K_(th)是材料常数。然而,在构件承受变幅交变载荷作用时,某级载荷使裂纹尖端产生应力强度因子K_(fmax),对应  相似文献   

15.
周煜  韵虹  周义刚 《航空学报》1994,15(6):691-695
 研究了经常规,近β和β锻造工艺所获得的具有等轴、双态和网篮3种显微组织的TC11钛合金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形变特性及位错结构。发现不同显微组织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初生α和条状α具有的层错能不同是形成不同位错亚结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使用气动式喷丸设备制备了30CrMnSiNi2A合金钢喷丸强化处理试样,并对试样表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试样表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利用纳米压痕仪和X射线应力仪测试了喷丸处理和未处理试样表层纳米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结果表明:未处理试样的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少量的下贝氏体、孪晶及残余奥氏体,喷丸处理在试样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μm的致密塑性变形层,该层内晶粒平均直径约为46 nm,纳米显微硬度值达到6.8 GPa,加工硬化量提高了4.9%;同时,喷丸处理在试样表面引入了深度约为280μm的残余压应力层,最大值为-1050 MPa。最后,分析了喷丸处理晶粒细化机制及其对材料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激光冲击中应力状态和显微组织变化对金属疲劳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应力状态与显微组织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改善金属疲劳性能的机理.首先研究了残余应力的作用,认为激光冲击强化产生的残余压应力降低了零部件承受的平均应力水平.然后利用位错理论分析了金属经激光冲击强化引起的显微组织变化,认为激光冲击强化在材料表层产生了大量位错、晶界以及亚晶界等缺陷,这些缺陷阻碍了位错的移动,使金属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弯臂结构螺栓孔裂纹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式对其受载进行分析,并通过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宏观分析和显微分析等方法,对其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的防护漆层遭到破坏后暴露出来的金属,在与装配件的摩擦过程中形成早期裂纹源,而由于组织内的位错密度较低,在长期循环载荷作用下,早期裂纹源极易扩展造成最终的钛合金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9.
喷丸强化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零件的高、低温疲劳性能,提高抗应力腐蚀性能及影响裂纹扩展速度,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等。由于对喷丸强化后的金相组织影响和对强化层的金相检验这方面资料报道较少,所以就我们试验的情况作一个小结,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关于喷丸强化机理,目前是有分歧意见和  相似文献   

20.
王荣  郑修麟 《航空学报》1995,16(2):70-74
对LY12CZ铝合金在周期过载条件下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周期过载迟滞效应取决于过载比和过载周期。当每一过载周期内裂纹扩展量小于由过载引起的塑性区尺寸时,可用等幅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公式很好地拟合周期过载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结果,从而周期过载迟滞裂纹扩展速率可通过在等幅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公式中引入迟滞系数而获得。高-低加载顺序对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近门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