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为了排除航空发动机使用中喷口收放转速和α2同时突变故障,深入分析了发动机相关燃油系统调节原理。现场试车测量了发动机相应燃油管路压力,并进行了台架试车验证。结合故障发动机滑油光谱分析,将故障原因定位为燃油增压泵花键轴异常磨损,导致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不能正常带动燃油增压泵旋转,发动机低压燃油系统处于增压泵不增压的异常工作状态,降低了该泵进口端燃油压力,低压燃油系统基准异常,造成燃油调节系统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的严格要求,在传统供油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供油系统方案,基于仿真平台 建立了自适应供油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此开展自适应供油系统供油压力仿真计算研究。在机动飞行包线1、2下对自适应供油系 统的发动机入口压力进行计算,并分析了飞行姿态、油箱液位高度、供油流量连续变化等因素对发动机供油压力的影响。仿真结 果表明:飞行姿态对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有较大影响,在供油系统设计初期必须加以分析,而油箱液位高度的影响较小,可按最低 油箱液位高度进行计算分析;在某机动飞行包线1、2下自适应供油系统供油压力始终处于发动机入口压力要求范围,自适应供油 系统可满足某型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主要概述了CFM56-3C航空发动机供油计划的建立及执行,对相关参数的意义及作用作了相应的论述,对相应参数的故障原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航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就是处理燃油 与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产生推力的过程。在整个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燃调(ME)是燃油控制的中心指挥部。MEC感受和监控着许多参数,决策出相应的供油计划,控制着发动机燃油流量的变化,使之安全稳定地工作。 发动机燃调的结构大体可分为燃油计量系统与燃油计算系统两大部分。燃油计量系统称为主发动机速度控制系统,计算系统称为加/减速燃油限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发动机地面慢车状态滑油压力受限的情况,对滑油系统中影响滑油压力的各个部件进行了分析,对发动机主滑油泵的供油、泄漏等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试验实测,提出了使用国产4050滑油时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全尺寸泵后供应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运用脉动压力发生器设计了一种宽频水力激振系统,开展了液流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力激振系统可以在0~1200Hz的频率范围内,产生时域幅值超过1.5MPa、高信噪比的压力脉动信号,达到了宽频率范围、高激励幅值的目的。通过对电动机转速的控制实现激励频率的可控变化,以满足不同频率激励策略的要求。提高管路系统的入口稳态压力,可以提高激振信号的幅值。通过合适的局部流阻分布,可以在宽频范围内提高水力激振信号的幅值,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某型发动机泵后供应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全尺寸的氧泵后供应系统在中、高频范围内开展了水力激振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供应系统的谐振特性被激发起来。在试验条件下,可以清晰地辨识出泵后供应系统的前4阶谐振频率和振型。第1阶谐振频率响应幅值最高,第2阶和第3阶相当,响应幅值次之,第4阶响应幅值再次之。在外界扰动下,该发动机泵后供应系统能够较容易地达到流体谐振状态,当外界扰动频率接近其谐振频率时,供应系统沿程脉动压力出现了明显的共振波形。在不同的谐振频率下,喷前腔位置均为压力振荡的波节位置,也即为流量振荡的波腹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泵后管路-汽蚀管系统动力学特性,开展水力激振试验。在汽蚀管下游引入水力激振信号,测量供应管路和推力室头腔的脉动压力,建立描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传递函数。结果表明:该系统主要表现出1阶谐振特征,高阶谐振峰不明显。在谐振频率下,汽蚀管出口至氧主阀之间管路上脉动压力的幅值整体较高,脉动压力幅值沿流向逐步增大;经过氧主阀后,压力振荡幅值沿流向快速降低。发现了压力脉动通过此汽蚀管向上游传播的现象:即使汽蚀管处于汽蚀状态,仍存在部分压力脉动通过汽蚀管逆向传播至上游管路;而汽蚀管对整个管路仍然起到了明显的隔振效果。在过大的汽蚀裕度下,汽蚀管出口由声学闭端边界逐渐向声学开端边界转变。   相似文献   

8.
压力畸变对某型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有效的发动机数学模型,就进口流场畸变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稳态和动态压力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结果;讨论和分析了压力畸变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传递情况以及发动机压缩部件临界级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液体火箭发动机一种通用模块化仿真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制一种较为通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软件,依据模块化建模思想,建立发动机各组件的Simulink仿真模块。根据发动机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参数信号传递关系,连接各模块的相应输入输出端口即形成整个发动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某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模块化的建模仿真方法易操作,较通用。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A320飞机引气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对该系统的常见故障做出了总结,为实际工作中的排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A320飞机引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按飞机各系统的需要,采用与飞机及动力装置实时状态相适应的方式从发动机不同的压气级引用空气,并进行相应的压力调节和温度调节,将适当压力和温度的空气提供给空调系统。系统概述引气系统组成如附图1所示。在正常情况下,引气系统由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7级(IP)经单向阀引用空气。当发动机处于慢车状态时,由于第7级高压空气压力不足以满足需要,弓汽系统自动转换为第10级(HP)经高压阀…  相似文献   

11.
近代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之任 《推进技术》1991,12(4):29-35
本文对近代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文中指出:使用高能、无毒的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氢为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势在必行;采用高压补燃循环系统可以明显提高发动机的比冲、减小发动机尺寸和质量;采用推进剂利用系统可以减少推进剂的剩余量,以提高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使用辅助增压泵可降低贮箱压力,并提高发动机主泵的入口压力,以保证主泵在没有汽蚀的条件下可靠工作;高可靠性、长寿命和重复使用对航天产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影响液体火箭发动机比推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大比推力对提高导弹经济性的作用,论述推进剂性质,燃烧室压力,氧化剂剩余系数对液体火箭机动机比推力的影响及选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ng the fuel component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ooling path channels in the liquid rocket engine (LRE) based on the Monte-Carlo method with regard for a random scatter of the hydraulic resistance coefficient values in the individual channel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富氧补燃循环发动机启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过程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大推力补燃循环发动机启动问题的主要措施应为:通过控制预燃室的燃料流量以有效地将预燃室的组元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可以控制发动机的启动速率;燃烧室点火时预燃室应有较高的压力,同时应通过推力室燃料路的节流来减小燃烧室压力的上升速率;对于自身启动发动机,较高的入口压力有利于发动机启动。这些措施解决了富氧补燃循环发动机的启动问题,可供同类发动机的研制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空喷管地面试验时产生流动分离的现象,用Beam -Warm ing 近似因式分解法求解薄层N-S方程,对分离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预示了分离点的位置以及喷管壁面压强分布等,可以为高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提供参考, 并为进一步研究分离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道深宽比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湍流模型对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推力室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冷却工质为氢气, 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冷却剂比热容及金属固体物性随着温度而变化.计算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及气-固耦合算法.保持再生冷却通道个数及冷却工质进口流量不变, 通过改变通道肋壁厚度来改变冷却通道深宽比, 研究不同深宽比对推力室壁面再生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通道深宽比对推力室壁面能够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但同时也增加了冷却通道的进出口压差.这是由于冷却工质流速的增高, 从而提高了推力室传热系数.随着深宽比不断增加, 推力室再生冷却效果趋于饱和, 而冷却工质进出口压降则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7.
祁锋 《推进技术》1997,18(5):1-4,21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术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比冲可达35000m/s,其关键是成功地解决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的不匹配,其液化效率比普通LACE循环提高了5~7倍。可借用成熟火箭技术,推重比高是低速阶段(Ma=0~5)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分析空气液化发动机为飞行器性能的影响,有必要分析发动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对基本空气液化方案和空气液化分离方案两种发动机进行了构型和系统分析。计算表明空气液化发动机的推力、比冲等重要的总体参数在飞行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变化。分析数据对全面、准确分析飞行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在二次启动前,发动机泵系统各构件的温度特性和泵腔含汽率。建立了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发动机启动前排放过程中涡轮、泵及进口管的温度变化计算模型。排放冷却过程中冷却剂N2O4的单相强制对流换热系数用Dittus-Boelter公式计算,流动沸腾换热系数采用Shan M M强化模型。并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二次启动前排放过程涡轮泵系统各构件温度变化和泵腔含汽率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车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启动前的主动排放过程对泵壳体及进口管的冷却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