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天测绘是全球基础测绘的主要手段,包括卫星地形测量、卫星重力测量、卫星磁力测量、卫星测高、卫星海洋测量等。航天测绘工程的发展经历了“返回型测绘卫星”工程、“传输型测绘卫星”工程和部分“集成型测绘卫星”工程。首先梳理了国际卫星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我国航天测绘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航天测绘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那时,我国运行在天上的卫星仅有“东方红一号”和“实践一号”两颗科学试验航天器,卫星应用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40年后的今天,我国卫星的在轨数量已超过200颗,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不仅涵盖遥感、导航、通信、空间探测和技术实验等卫星种类,还成系统地发展出了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 3月 2日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 1星交付仪式在京举行 ,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移交给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正式投入使用。资源一号卫星的交付 ,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而只能购买国外卫星数据的历史 ,标志着中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了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巴西驻华大使奥鲁·普雷托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资源一号卫星被两院院士评选为 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开创了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轨卫星呈现海量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重点探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背景、概念、内容与挑战。通过历史回顾,归纳卫星系统研制的3个阶段,指出目前卫星系统正在从平台、载荷优先向算法优先演进,这一趋势推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阐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概念与边界,指出研究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目的不是研制一类新型卫星,而是利用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硬件资源虚拟化、系统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多样化,提升卫星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分析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卫星最突出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小卫星经历将近20多年历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向全方位扩展。分布式系统是小卫星应用最大的特点,特别是小卫星编队飞行更是空间技术在应用领域一个创举,也是空间技术今后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高分辨率对地遥感小卫星在空间遥感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小卫星获得地球环境有关信息。表示这些信息技术水平有几个指标,分别是空  相似文献   

6.
现代小卫星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在新技术和新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涌现出来的产物,现代小卫星采用全新的设计研制理念,使得其高新技术应用程度和功能密度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国际上一般将质量小于1000kg的卫星称为小卫星。依此标准,迄今为止全球发射的现代小卫星数量已经超过2000颗,广泛应用于遥感、通信、技术试验等领域,成为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现代小卫星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发展浪潮。  相似文献   

7.
□□美国自 1 960年 8月发射了世界上第 1颗照相侦察卫星至今已有 40年。在这 40年中美国执行了很多项照相侦察卫星计划 ,发射了数百颗这类卫星。这些卫星中大多数是光电照相卫星 ( OES) ,少数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 SAR)和红外探测卫星。进入 2 0 0 0年以后 ,这 3类卫星还将继续发射 ,其性能则有所改进。光学照相侦察卫星有胶片回收型和数据传输型两类。1 胶片回收型照相侦察卫星1 .1 历史回顾早在 1 958年 2月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发展侦察卫星 ,来代替 U2高空侦察机对前苏联执行侦察 ,以了解前苏联的军事实力。于是美国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8.
1 发射统计分析 全球小卫星发射数量近5年首次下探 2015年,全球共成功发射小卫星149颗,相较2014年162颗略有回落,这是近5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数量首次下探,但整体仍保持历史较高发射水平.从发射数量看,自2013年小卫星发射数量阶跃式增长以来,全球成功发射的小卫星数量连续3年超过130颗.  相似文献   

9.
美国军用通信卫星已有十九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国防通信卫星系列。另外,还有两个军用通信卫星系统;一个是海军为主的“舰队卫星”,另一个也是海军出面租用的“租赁卫星”。据统计,在静止轨道的国防通信卫星Ⅱ和Ⅲ正工作的有四颗;“舰队卫星”四颗;“租赁卫星”五颗。现将这几个系列卫星现状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2000年3月2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正式交付使用,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运行表明,它所取得的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与90年代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相当,能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弥补了以前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我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31日,我国长征二号C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06星送人太空。这是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以来研制、升空的第42颗小卫星,总数超过了著名的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33年来研制、升空的小卫星数量(41颗)。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企业。4月18日,美国"猎鹰"9火箭顺利发射"龙"货运飞船和5颗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立方体卫星,其中包括一颗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手机卫星"。它们将在太空运行约90天,然后坠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焚毁。回顾2013年,全球一共成功发射了208个航天器,大幅度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航天  相似文献   

12.
晓滨 《国际太空》2001,(9):7-10
在军用领域 ,小卫星 (Small Sat)是构筑未来信息战不可缺少的角色。美军通过海湾战争初步试验了小卫星的军用潜力。战后进行的研究表明 ,小卫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重建能力 ,能有效提供战术支持。19 96年 ,美国军方提出了“空军 2 0 2 5作战构想”,其中指出由小卫星组成的分布式星座系统是为战斗人员提供实时不间断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 ,同时也是对付反卫星武器的有效手段。1 军用小卫星发展历史用小卫星完成军用任务的想法并非是新鲜事。美国首批军用卫星中有许多就是小卫星。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 ,小卫星提供了第1个军用通信系统和…  相似文献   

13.
从某颗在轨卫星地面轨迹漂移“异常”出发,分析了该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建立了零偏模式下(卫星姿态偏航角保持为零)光压摄动力沿迹方向累积效应解析模型,并基于历史观测数据通过轨道改进估计模型参数。最后,利用该卫星2018年真实地面轨迹对新模型预报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后,卫星地面轨迹漂移预报误差得到明显改善,为该卫星轨迹保持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发射照相侦察卫星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吏了。这些卫星送回的照片极其珍贵,抵得上它们所花费资金的许多倍,并且成了美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军事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对于侦察卫星的历史和能力早有所知,但有一个领域却很少注意,那就是照片的判读工作。判读工作在地面进行,也是侦察卫星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未处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了情报资料,人们可以根据它们作出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最新消息     
印度将出资制造2颗新型卫星 2月20日,印度内阁同意出资2.83亿美元,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再研制2颗新型通信卫星——印度卫星-4A、4B(Insat-4A、4B)。 2003年我国将发射8颗卫星和1艘飞船 这是我国历史上发射航天器最多的1年。它包括“北斗”导航卫星、“双星”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等。 伊朗2月19日宣布,将和意大利在今后两年内共同制造和发射“明灯”卫星。 意大利计划制造4颗军民两用卫星 它们均为高分辨率军民两用雷达卫星,预计耗资8.07亿美元,其费用将由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分担。 (小号…  相似文献   

16.
韩国官员6月7日声称,韩国已经与法国阿尔卡特航天公司签订了一项金额达1.48亿美元的合同。根据这项合同,阿尔卡特公司将帮助韩方制造韩国历史上的第1颗军用卫星—— 韩国卫星-5,韩国计划于2006年之前将其送入轨道。 据悉,韩国卫星-5将会帮助军方有效地收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情报  相似文献   

17.
据法国1997年8月29日的《航空与宇宙》报道,人口占72亿、有42个国家的非洲大陆迄今还没有单个国家的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仅有“阿拉伯卫星”系统为其22个成员国提供通信和电视广播。但从1998年初起,随着埃及的“尼罗河”卫星(Nilesat)的发射入轨,非洲大陆没有单个国家通信卫星的历史将宣告结束。埃及信息部长M.萨夫瓦特·艾尔·切利夫在参观法国马特拉一马可尼空间公司正在图卢兹中心结束“尼罗河”卫星组装工作时称:埃及的第一颗直播卫星——尼罗河卫星一l将改为非洲服务。他还说,我希望第2颗尼罗河卫星一2作为非洲卫星计划来研…  相似文献   

18.
太空新航线     
<正>日拟实施火星卫星采样回送任务日本宇宙探索局近日称,计划2021年度向火星一颗卫星发射无人探测器,采集沙子和冰等样品并送回地球。该局表示若该计划能顺利实施,将有望首次从火星卫星上带回样本,帮助专家详细研究其成分,推测火星的形成历史。探测对象目前设想为火卫一或火卫二,预计整个探测任务最长将持续7年时间。日本宇宙探索局认为,在漫长的历史中,火星卫星表面积累了源自火星或火星大气的大量物质,分  相似文献   

19.
都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一片创造历史的热土,在这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同样,在这里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壮举的序幕。2012年12月19日,历史在这里再次被续写,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咆哮着划亮夜空,成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该火箭发射的第一颗由国外客户研制的卫星,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在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3点0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探测二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飞行3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二号卫星已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681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8278千米、倾角为90度的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探测二号与先于它半年多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一起,携手欧空局已经在轨的四颗探测卫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