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航班化航天运输是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聚焦中国航天强国发展目标以及航班化运输系统发展需求,首先从系统组成、发展路线、面临的环境变化、任务特点等维度分析了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航班化航天运输需要智能赋能、信息驱动,在此基础上从运营体系、控制架构、理论基础等方面总结了航班化航天运输需要解决的控制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高级形式,具有高可靠、低成本、智能化、规模化、产业化等特点。基于火箭动力发展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是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之一,升力式火箭动力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具备实现类似飞机航班形式的快速周转发射能力,同时对航天运输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方案,重点分析了升力式火箭动力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后续研究重点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类新型航天器、新型运载火箭的飞速发展,新的发射方式和发射需求急剧增加,智慧化、航班化发射成为必然,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需求凸显。首先对国外航天发射场现状与特点、我国航天发射场现状与不足及发射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目前我国发射场面临的形势,从总体架构、发展原则、系统组成与功能3方面阐述了下一代智慧发射场的总体构想。并对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目标与途径进行了分析总结。不仅为我国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指引了方向,也为未来我国发射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设了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空间运输系统体系,能够将不同有效载荷发射到低、中、高不同轨道。国际合作方面,在搭载发射、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和在轨交付3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与一次性发动机的核心区别在于其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目标,寿命问题愈加重要,亟待突破发动机关键部组件的寿命评估难题。综述了寿命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推力室、涡轮、管路、密封结构等部组件的失效机理与寿命评估方法,总结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重点与方向,为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航天技术的基础,航天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自主进出空间的能力。确保安全、可靠、快速、机动、廉价、环保地进出空间,不仅是未来实现迅速部署、重构、扩充和维护航天器的基础,也是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前提。当前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能力转型阶段,航天运输系统的概念、任务和总体技术要求都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航天动力系统未来需求方向及发展建议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航天运输领域的发展对航天动力系统的需求不断提升,总结国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内在启示;根据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提出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并进一步结合多方约束阐述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欧洲先进火箭发射系统(EARL)是一种载人的垂直起飞、水平着陆的两级航天运输系统。它是自1986年起由西德道尼尔公司根据与联邦研究技术部签订的合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案,1988年这一方案取名为EARL2。这项研究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为研制阿里安5和使神号以后的欧洲航天运输系统奠定基础。 早在1982~1985年间,欧空局曾对阿里安4和阿里安5之后的航天运输系统FLS(未来的发射系统)进行过审查。当时,道尼尔公司负责系统分析、规划及技术要求的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载人航天和多次重复使用的角度对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运载火箭通常把可靠性指标作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依据.重复使用对航天系统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具有高可靠性,未来的航天系统将普遍采用冗余技术和降额技术.应急处理、救生和故障检测等是载人飞行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航天运输系统安全性还包括:系统工作性能变化的影响分析;能源隔离;有毒介质、材料和废气的处理;损伤危害程度分析;应急情况下的各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航天ATS快速测试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射是未来空间信息作战和导弹武器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快速测试是快速发射的重要环节。航天ATS快速测试需要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而发展。以国际通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为背景,结合我国航天测试的需求,提出了航天ATS快速测试体系结构,分析了航天ATS快速测试的测试流程并行化、关键参数连续监测化和测试数据处理快速化等目标,以及所涉及到的图形化程序开发、仪器可互换等关键技术。结论有利于促进航天ATS快速测试技术的进步,并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BCC engines and corresponding aerospace vehicles around the world was overviewed,and the technical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BCC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New development trends of combined cycle engines as well as space transportation were analyzed,and lastly,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BCC and the relative aerospace vehicle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航天测试发射活动的独特性质和组织指挥模式,提出了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研究了进行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并以载人航天工程C4I系统为例介绍了一个具体的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框架,最后对未来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空天防御作战是指在国家最高空天防御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综合运用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作战力量,对航空、航天空间各类来袭目标及其武器系统实时的先制、抗击和防护作战行动.简述了美俄的导弹空天防御体系建设思路,结合空天防御的热点,总结出航天电子对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洲正在建设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基本发展态势.详细介绍了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COMPASS)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思路、系统组成和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卫星导航系统在空天安全中的几项重要作用,如实现协同...  相似文献   

15.
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国外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方法,研究了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效应和航天用非金属材料放气污染引起的光学透射率的变化。针对航天光学系统对污染高度敏感的特点,探讨了航天器研制全过程针对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 5000A-2008)作为一种标准只是提出了软件过程要达到一定成熟度能力的要求,给出了软件过程改进的阶梯式进化框架,但是并没有具体地告知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这成为航天军工企业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难点。为解决航天系统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JB 5000A标准的适于航天系统软件实施配置管理的解决方案。项目实践效果表明,与没有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时相比,在规范管理、团队工作效率、知识库建立、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硕  龚春林  陈兵 《宇航学报》2019,40(10):1103-1114
针对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特征和空天飞行器的任务特点,总结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梳理了该类飞行器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从气动布局、机体/推进一体化、热防护/热管理、制导、控制、地面和飞行试验等方面,详细阐述各类关键技术存在的难点,总结各类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给出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和方向。相关研究可指导未来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的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航天领域应用参考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谭天乐  陈萌 《上海航天》2019,36(5):1-10
针对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内涵和技术范畴,分析了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近期迫切需求,给出了人类自然智能功能结构,构建了"信息感知、记忆思维、学习适应、行动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产品与系统等层次,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参考模型,对需要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该参考模型可为明确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重点、建立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