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小卫星 展望微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论术这当前小卫星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介绍几种典型的小卫星公用平台,提出为较快,较好,较省地研制小卫星应在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最后展望面向21世纪的微卫星,介绍研制微卫星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柴源  罗建军  韩楠  谢剑锋 《宇航学报》2020,41(2):191-198
针对燃料耗尽的失效航天器姿态接管控制问题,提出多颗微卫星协同实现姿态稳定的状态相关黎卡提方程(SDRE)微分博弈控制方法。首先,将姿态接管问题转化为多颗微卫星的微分博弈问题,基于组合航天器的姿态模型和微卫星的性能指标函数建立多颗微卫星的非线性微分博弈模型,微卫星通过独立优化各自的性能指标函数得到控制策略。其次,引入状态相关系数矩阵,将非线性博弈转化为状态相关线性二次型博弈,采用SDRE方法更方便地逼近微卫星的博弈均衡策略。最终通过李雅普诺夫迭代法求解耦合状态相关黎卡提方程组得到微卫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微卫星的自主决策。数值仿真验证了多颗微卫星采用微分博弈控制方法实现姿态接管的有效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3.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1):7-7
2006年NASA将发射三颗太空技术5(ST5)微卫星,用于探测地球磁场,并试验可用于未来太空科学任务的新技术。届时,三颗微卫星将搭乘飞马座XL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并被送入高度约4 500 km的极轨。每颗微卫星横截面直径53 cm,高48 cm,加注燃料后质量约25 kg。三颗卫星将协同工作,但均配有各自的制导、导航、推进、通信和控制装置。其任务是研究、绘制地球磁场的密度与方向,用于演示使用低成本多颗卫星在不同地点同时测量的优势,以及试验未来类似项目的可行性。三颗微卫星采用了小型化部件及技术。发射后,微卫星将被排列成珍珠串式星…  相似文献   

4.
在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期间某次干涉测量标校射电源观测无效、微卫星轨控后预报星历无法提供精确时延模型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为微卫星轨控后轨道确定提供辅助约束测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迭代相关处理修正时延模型,解决了轨控后微卫星预报星历不准的难题;利用中继星观测估计系统时延并修正微卫星干涉测量观测量,得到了实时条件下微卫星干涉测量观测信息,与事后相关处理结果的偏差约为4. 2ns(约1. 2m)。进一步分析了相对干涉测量中的误差因素,结果表明相对干涉测量的随机误差约2ns,与事后相关处理精度相当。最后,给出了应用于辅助探测器轨道确定的相对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方案,为后续相关背景下的干涉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6):6-6
据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已批准LiteSat计划的市场化工作,以寻求合适的国际合作者。LiteSat计划由以色列Rafael武器研制局负责,旨在建设一个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微卫星星座。项目设想一次从地面发射若干质量100kg的卫星,并为战术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运行最优配置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6.
肖择 《上海航天》2007,24(2):15-15
据报道,英国DMC国际成像公司计划于2008年发射一颗高清光学成像卫星(DMC-2),利用直接的下行链路,向地面用户提供持续的陆地级成像。DMC-2卫星是一低成本地球观测(EO)卫星,质量仅120kg,将携带一较高分辨率(22m)的DMC成像仪,成像仪成像范围660km。该增强型微卫星具有频繁的广域覆盖能力,可每日回访、持续成像,并实时向地面站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7.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42-42
2006年9月21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签订合同,使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其研究组织设计建造的16颗纳星,于2007年送入太空。这些纳星重1kg-5kg不等,将在太空中组成一个编队,对太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一系列的微重力试验。过去,印度火箭曾发射过韩国的KITSAT-3,德国的DLR—TUBSAT和BIRD,以及比利时的PROBA等重量低于60kg的微卫星,但发射纳星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刘海颖  王惠南 《宇航学报》2006,27(6):1238-1242,1260
针对太阳敏感器、磁强计以及惯性陀螺组成的微卫星姿态确定系统,设计了有陀螺测量和基于四元数差分法的无陀螺测量两种广义卡尔曼滤波器(EKF)。由于EKF设计复杂,通常参数计算和调整依赖地面系统,现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ANFTS)进行EKF的参数自调整;使用四元数避免了欧拉角法的奇异问题;采用高斯-牛顿误差最小法显著减少直接使用EKF的计算量。设计仿真数据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得到姿态估计,ANFIS可以提高EKF精度,增强鲁棒性,而且便于最优的在轨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9.
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发、质量约100kg的XSS-11微卫星,近来先后3次完成了里程碑式的Minotaur Ⅰ火箭上面级在距离0.5~1.5km间的会合。XSS-11卫星是太空会合、接近演示器,其星载电子设备包括会合、接近操作规划器,用于辅助开发未来概念与任务的自主操作技术。它最终将增强执行美空军太空司令部太空维修与维护,以及太空支援和高效行动等预期任务的能力。另外,自主飞行的XSS-11任务可减少未来太空任务的人员和设备。美空军已利用XSS-11卫星研究了维修、修理和再补给等多种太空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肖择 《上海航天》2005,22(2):54-54
美导弹防御局希望发射两颗小卫星,作为其他军事发射的辅助性有效载荷。这两次发射任务用于校准轨道目标项目和微卫星推进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至少将一颗小卫星留轨1年,以评估太空辐射和失重对固体燃料发动机硬件(如O型和平衡环)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实验将展示一种能发射小型射弹的卫星。导弹防御局希望证实恶劣的太空环境不会导致推进系统损坏,从而妨碍其快速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11.
迟惑 《航天》2014,(10):36-39
小卫星如今是航天业界的热门话题,诸如立方体卫星、手机微卫星等概念都被人们热炒。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民用和商用电子器件的水平已经相当高,很多器件可以直接送进太空里正常工作,不需要专门订购宇航级的器件。英国萨利卫星公司的一位高层曾经表示,商用元器件会极大地改变卫星制造业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太空监视望远镜(SST)将监控对美国在轨军事卫星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微流星体和纳卫星。这些支持美国遍及全世界的军事任务的卫星会在与太空垃圾、微小行星甚至敌方微卫星的碰撞中成为牺牲品。目前,DARPA已经开始部署新的陆基望远镜,该望远镜能通过广角视野观察小型深空目标,确保卫星安全。  相似文献   

13.
航天短讯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5):8+15+23+46+54+61
印度火箭发射法日卫星据报道,2012年9月9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LSV)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将法国和日本的两颗卫星发射入轨。火箭成功部署了法国的"斯波特"-6(Spot-6)对地观测卫星,也将日本学生建造的Proiteres微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4.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5):49-49
据报道:美国海军战术星-4试验通信卫星的伞状天线已在该星发射后支撑展开,并于发射后1周开始中继声音信息。战术星-4卫星于2011年9月27日由米诺陶-4火箭从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发射场发射升空,3 d后展开直径约3.66 m的天线。战术星-4卫星也被称为战术微卫星创新性海军样机(INP)  相似文献   

15.
1993年6月18日,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对其卫星发展计划作重大调整:将太空计划室先前有意与瑞典太空公司(SSC)合作开发的中华微卫星计划,改为与台湾自行研制的科学实验卫星——中华卫星一号计划合并考虑,即在中华卫星一号发射前先设计制  相似文献   

16.
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概况;对“震动卫星”、Cute系列、“加拿大先进纳太空实验”卫星和Coral卫星平台等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立方体纳卫星的任务、姿态与轨道控制、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星载综合电子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立方体纳卫星快速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结合在轨服务、深空探测和新技术空间飞行演示试验等应用需求,发展微电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航天应用、微卫星平台技术和标准化辅载荷发射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需求的不断涌现,空间平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空间应用活动的瓶颈.文章通过对近期国外热点项目,如"轨道快车"、"深度撞击"和"微卫星技术试验"等的研究分析,总结提出了未来空间平台需要显著提升的8种能力,即:在轨机动能力,空间目标识别、跟踪与测量能力,空间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智能自主能力,在轨操作能力,多载荷与任务适...  相似文献   

18.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7,(1):145-146
<正>印度一次性发射104颗卫星据腾讯网2017年2月15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2月15日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创纪录地发射了104颗卫星,其中101颗为外星。此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总质量约1380kg,主载荷是印度的1颗CartoSat-2D卫星(质量714kg)和2颗30kg微卫星;美国普兰尼特(Planet)公司有88颗,剩余13颗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以色列、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龙江二号的任务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重点分析了轨道设计与控制、复杂电磁干扰的标定与抑制、宽视场三维基线干涉测量等关键技术难点;接着回顾了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光学相机和VHF/UHF通信模块与学生微型CMOS相机等有效载荷,并展示了上述载荷获取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以散热面吸收外热流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六面体卫星的散热面最优化设计模型,并以某倾斜轨道六面体小微卫星为例、针对不同卫星热耗分别得出了最优化的散热面布局。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所述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散热面布局,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卫星吸收外热流变化造成的整星温度的波动,可以为六面体卫星散热面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热耗水平的卫星对应不同的最优化散热面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