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民间金融是建立在农村社会资本基础之上的,随着农村社会资本结构的变化,农村民间金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带来相应的制度变迁.文章从农村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农村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从非正式制度层面与制度层面寻求使其健康发展并且为农村经济作出贡献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内生金融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村内生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在农户贷款的来源、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相对于外生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种通过诱致性变迁自下而上内生出的农村金融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处在一个受排挤、受压制的地位,甚至一度被国家取缔。金融理论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特殊性,以及农村的金融供给约束等是农村内生金融合理存在的理论及现实理由。国家应在法律上为内生金融组织"正名",引导其商业化运作,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控制其规模,保持其独立性,以促进农村内生金融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消防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消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长期以来,我国的消防服务是由国家提供,并且主要针对城市.农村的发展,使农村消防服务迫在眉睫,需要建立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消防服务体制.为了使农村消防服务的供给更有效率和实际可行,建立农村合作消防机制是走出农村消防困境和解决农村消防不足的最佳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农村特点的消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的结社自由和选举自由的基础上的,农村合作组织的存在又为农民权利的实现和维护提供保证,这就是农村合作组织的政治意义。从村民自治组织、农民集体主义和非政府组织三个方面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深入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基层政治监管制度不完善,同时受传统宗族势力与派性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出现了贿选、腐败、多数人暴政、地下宗教活动泛滥、村委组织悬浮等乱象.破解中国农村政治困境,需健全村干部权利监督机制、倚重合作组织、广泛听取民意并加强村干部监管与培训.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仍存在各种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农户需求出发,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分层次研究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满意度,从而从农户需求的角度,为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当前的团场农业经济体制与其他农村地区存在不同.文章从产权结构变迁的角度入手,以团场与职工间契约关系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引入企业视角下的激励理论模型,来说明在变迁的进程中,团场人口能够保持较大稳定性,团场农业生产效率能够得以转变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对以订单农业+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团场内部契约关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后提出兵团团场农业经济体制的未来变迁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形成机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笔者试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及其属性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瓶颈效应;最后,从财政投入不足,公共物品供给体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供给主体混乱及权限不清,供给渠道单一与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制度变迁,而抑制消费日益增大的成本导致了人们对这一制度的不满意,因而成为制度变迁的诱因.以定量配给制为例分析了抑制消费为政府管理所带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通过观察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购买过程和购买行为,分析了抑制消费发生在消费者身上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征地制度逐步由均衡状态演变为非均衡状态。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地出现了交易机会并且价格不断升高,因此土地产权所有者产生了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要求;同样,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代替,实施征地制度的交易成本增加,因此政府也产生了征地制度供给变迁的要求。供需两方面的作用导致现行征地制度由均衡向非均衡的转变。据此,要改变现行制度不均衡的状态,关键是要逐步建立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要顺利实施的基础是加强合作保障平台建设.实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需要在合作组织内外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需要其它组织、社会民间团体的大力协助与配合,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从系统分析理论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形成促进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置与校内产学研合作需要相适应的协调与管理机构;建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服务与网络化支持系统;制定有利于地方高校校内外人员交流的人事管理制度等,形成较完善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不平衡问题。这种状况的形成,从表面上看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先天因素",在经济转型时期这个矛盾集中暴露。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政策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要从长远、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健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改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拓宽投入渠道、转变投入方式,同时,要注意探索建立民主科学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但是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滋生的诸多问题,以及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健全,使得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阐述了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数量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衔接.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培训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劳动力培训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并不是在原有制度安排基础上的转换和修正,而是一种新的流通组织形式。从制度变迁的三个经典理论模型(戴维斯—诺思模型、拉坦模型、林毅夫模型)出发,探寻专业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村地区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和制度安排.通过对河南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科学认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功能及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农村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农村财政金融协调发展及合力支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障农民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这是以农民工利益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双重牺牲为代价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三农"问题,改革的落脚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因此,应该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农地流转不可能有大的起色,必须实行农地产权国有化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打破"农村是农村人的农村"的思维定式.当前最迫切的两个任务是: 其一,改变占有农地即获得补贴的现实;其二,理清农业补贴与农民补贴的关系,真正把农业补贴用到提升农业发展的潜力上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新时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部地区既要靠继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要依赖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包括:(1)把统筹城乡就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促进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2)创新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就业、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3)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4)推行农村四项保障制度,使农村社保制度与城市社保制度逐步对接;(5)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6)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力资本流动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变迁,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现行的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土地平均分配的方式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农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又影响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