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彗星中尘埃的带电特性和平衡电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彗星中尘埃粒子的带电特性,以及计算了彗星尘埃等离子体的典型参数.对Halley彗星和G-Z彗星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彗星中尘埃平衡电势的一些主要规律.一般来说,这些规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等离子体彗星.  相似文献   

2.
空间扫描     
欧空局于7月1日展示“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模型 它将在2012年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欧洲在彗星探索方面已居于领先地位,1986年曾成功把“乔托”探测器发射到了距离“哈雷”彗星不到600km远的地方。与“乔托”不同的是,“罗塞塔”在2012年5月28日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之后,将沿距彗星表面仅1km的轨道环绕彗星飞行,而不仅是擦肩而过。它还将向彗星扔下一个100kg重的着陆器,着陆器再发射一把带倒钩的叉子,使之插入彗星,以确保探测器不会因为碰撞而弹离彗星。日本H-2A火箭开发受阻 1999年3…  相似文献   

3.
国太 《太空探索》2005,(3):26-29
2005年1月12日,举世瞩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了。它之所以吸引了全球众多的眼球,是因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名叫“腾佩尔1”(Tempell)的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在彗星物质所形成的巨大“尘暴”中,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3日凌晨3时许近距离飞过“怀尔德—2”彗星,成功收集到彗星喷射出来的尘埃。现在星尘号已经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了。它将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6.
国太 《太空探索》2004,(4):40-43
在火星探测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科学家们仍不忘将目光投向彗星这种神秘的天体,2004年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7:17分,欧空局将1个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彗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7.
《飞碟探索》2014,(9):6-7
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欧空局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经过1O年远征,跋涉约64亿千米,终于于北京时间8月6日抵达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相似文献   

8.
宇宙过客     
@何裕祥彗星是夜空中能看到的最美丽动人的天体之一。大彗星出现的时候,一连几个晚上,甚至几个星期都能看到彗星那明亮而飘逸的彗尾。那么彗星来自何处?为什么运行轨迹与众不同?根据美国科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的数据,发现了在海王星围绕太阳运行轨道平面上,存...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一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半年,最耀眼的彗星莫过于鹿林彗星,因为它来自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星云,若轨道呈双曲线,这会是它唯一一次造访太阳系内部。而且相较于其他来自奥尔特星云的彗星,它算是非常接近地球的一个,近地点约只有0.41天文单位(相当于6100万千米),使得不少天文专家日以继夜守着它,才能捕捉到难得一见的彗尾断裂、长时间“反向”彗尾等景象。  相似文献   

11.
危险的撞击     
危·险·的·撞·击●陈育和说起宇宙空间的天体碰撞首先要提到彗星。彗星对于我们并不算很陌生,我国古人称之为妖星、灾星或扫帚星,几千年前我国古书对彗星就有记载。例如:著名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早在春秋时代鲁文公14年即公元前613年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近几年...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图片     
1996年3月27日,当Hyakutake彗星穿越距地球16000千米上空时,德国的伦琴卫星(Rosat)探测到了来自这颗彗星的强大的X射线信号。美航宇局的科学家们称,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一次探测到的来自彗星的X射线信号。通过转换,把这些X射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任秋凌 《飞碟探索》2014,(10):34-35
欧空局的“罗塞塔”号探测器在深空中围绕彗星“67P/楚鹭莫夫·格拉希门克”运行期间,已经揭示了这颗彗星的一些令人吃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元 《太空探索》1997,(4):21-23
从1947n的大彗星到1997年看到明亮的海尔—波普彗星,我看彗星已经整整50年了。 1947年我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时,那年共发现了14颗彗星,而n彗星是最亮的,可惜北半球很难看到。第二年,19481大彗星出现了,是许多年来,北半球肉眼可见的最亮彗星之一,也是我亲眼看到的第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15.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经在太空中翱翔了6年时间,它的最终使命是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并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顺便走访了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彗星探险者”(ICE)于1985年9月11日探测了贾可比尼-津纳彗星,通过对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彗星是由冰形成的“脏雪球”,当彗星接近太阳时,这些冰爆裂成为逆向雪暴物质并升离彗星表面。“国际彗星探险者”提供的第一批有关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结果证明,彗星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它是在四十亿年前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17.
给出海尔-波普彗星近日点附近大尺度观测的结果,提出:1997年2月16,17和18日海尔-波普彗星等离子尾部分有断尾事件发生。观测时刻的离子尾内物质运动速度约为50km/s;离子尾射线向主层主轴的并扰速度约为0.080’/s。1997年3月3日海尔-波普彗星离子尾有波动现象发生。波动发生在距离彗星密度中心约130*10^4km,偏离主轴30°处,振幅约20*10^4km,其离子束宽度为8*10^4  相似文献   

18.
继欧空局第一个探测彗星计划─—乔托(Giotto)探测器探测哈雷(Halley)彗星和格里格一斯克杰利厄普(Grigg—Skjellerup)彗星之后,欧空局批准第二个彗星会合飞行计划─—罗塞达(Rosetta)。欧空局科学计划委员会接受了空间咨询委员会的推荐,将实现Rosetta计划作为“地平线2000”规划的第三个重点计划,另两项计划是FIRST(远红外空间望远镜)和INTEGRAL(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Rosetta计划安排到2003年,约需5.4亿英磅。最初设想,Rosetta…  相似文献   

19.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庾晋 《飞碟探索》2005,(1):43-43
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在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况,对它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