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94年9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8时23分(格林尼治时间22时23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4次飞行和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19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4。因天气原因,发射推迟了约2小时。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一、第二次施放与回收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Spartan-201太阳风探测自由飞行器[该飞行器曾在1993年4月8日~17日的STS-56飞行,即第M次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实验室飞行(ATLAS-2)中被施放与回收,自由飞行约50小时]。由德国研…  相似文献   

2.
<正>由国际宇航联(IAF)和空间大学管理委员会(SUAC)共同主办的IAF_SUAC国际学生研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位于哈里发的以色列理工大学亚瑟学院举行。该研讨会将与2015年国际宇航大会(IAC2015)同期举行。征文范围:飞行器编队飞行、宇航飞行动力学、国际合作、小卫星、对地观测系统航天任务分配。IAF将提供食宿、耶路撒冷至哈里发以及哈里发至机场的交通。  相似文献   

3.
据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最近的一份长期计划报告透露,从1994年2月15日至2003年底止,美国航天飞机将执行78次飞行任务,其中10次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30次进行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和使用,2次维护哈勃空间望远镜。NASA航天飞机在1994~2002年间,每年将作8次飞行,2003年将作6次飞行。在2001~2003年间的22次飞行任务中,有10次尚未确定飞行的有效载荷。这78次飞行的主要任务包括:1.1996年2月15日重新发射意大利的系绳卫星;2.1999年6月3日发射先进的天文物理实验卫星…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深空-1探测器的近况及后续任务□□NASA的深空-1探测器已进行了11个月的技术验证任务,深空-1的管理者计划提交一项于2001年与2颗彗星的交会计划。深空-1探测器是美国“新盛世”计划的第一个飞行器,于1998年10月发射,总经费为1.52亿美元,主要任务是试验和验证一些用于未来飞行器的技术。1999年5月,深空-1探测器的工作人员成功地进行了遥控试验,编制的一组人工智能软件使深空-1探测器在没有地面控制人员指挥的情况下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决定。试验证明该系统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并接受精确的飞行指令,…  相似文献   

5.
一、DC-X第7次飞行试验成功6月12日,美国麦道公司的“德尔它快艇”(DC-X)试验飞行器第7次飞行试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陆军白沙导弹发射场进行。当地时间上午08:38,DC-X起飞,很快上升到1900米的高度,比5月16日的第6次飞行高度高600米,火箭的攻角从0°改变到70°,水平飞行距离650米,总飞行时间为132秒,垂直起飞和垂直着陆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在这次飞行试验中,地面飞行控制人员首次启动了4个燃烧气氧和气氢的反作用推力器,利用推力器的喷气反作用力调整火箭在飞行中的姿态。下一次…  相似文献   

6.
15年前——1981年4月12日,美国的新型航天运输系统——航天飞机(太空梭)首次进行了载人轨道飞行。哥伦比亚号围绕地球飞行2天又6小时,顺利返回地面。截至今年4月,航天飞机共进行了76次飞行,只有一次失败,成功率达到98.7%,可算得世界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张英达 《国际太空》1994,(10):22-25
1994年7月8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2时43分(格林尼治时间16时43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3次飞行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7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5。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携带国际微重力实验室-2(IML-2)进行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IML-1于1992年1月22日~30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在STS-42飞行,即美航天飞机第45次飞行中携带)。装在航天飞机货舱内的IML-2由欧空局(ESA)研制,价值10亿美…  相似文献   

8.
可重复使用空间飞行器的飞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空间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过程,各类空间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目的和主要特点,可重复使用的发射飞行器飞控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在设计要求的确定,飞行控制律设计和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和力矩的分布特点,建立了面向其气动部件的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将计算流体力学(CFD)和飞行力学仿真结合,采用时间步长离散,建立了一个能通过气动计算和飞行力学相互迭代来完成仿真全过程的面向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部件的仿真平台,并且在仿真过程中能全程监测所有部件的气动、动力学、姿态和航迹参数的变化。通过该仿真平台对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连翼布局飞行器纵向和横侧向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连翼布局飞行器纵向具备静稳定性,但横侧向不具备静稳定性。同时,横向和航向运动耦合明显,符合荷兰滚运动偏航及侧滑振荡明显的主要特征。所提方法可为了解连翼布局飞行器本体及飞行动力学响应特性、飞行品质和飞行安全研究等工作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5,(4):4-5
<正>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于3月7日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模拟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前的飞行控制过程,验证嫦娥五号上升器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天地协同控制时序、轨道测量与飞行控制精度等相关技术,获取试验数据和经验,评估轨道设计和交会方案,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据有关专家介绍,服务舱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实现了一次发  相似文献   

11.
庞征 《国际太空》2011,(11):1-8
2011年11月3日01:36,神舟-8宇宙飞船和天宫-1目标飞行器依靠交会测量设备的引导,利用对接机构在距地面343km的轨道上首次对接获得成功,实现了2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后于11月14日顺利进行了分离和第2次交会对接试验,进一步考核了对接机构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美国东部时间1998年4月17日下午2时19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1天。哥伦比亚号原定于16日发射,由于航天飞机上用于同地面进行话音和数据联...  相似文献   

13.
苏新 《国际太空》1998,(3):16-20
国际空间站近况1巴西正式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戈尔丁在1997年10月陪同克林顿总统访问巴西期间,于10月14日同巴西空间局签署了一项美巴国际空间站双边合作协议,从而使巴西成为第16个合伙国,在价值6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计...  相似文献   

14.
一林 《国际太空》2005,(6):21-22
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两大重要设施:“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哥伦布”实验舱。ATV首发飞行时间几经推迟,现定于2006年春。目前地面的准备工作和“国际空间站”为迎接ATV到来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今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15.
1996年2月20日,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航天员们隆重庆祝了该站十周岁生日。至此,和平号空间站已绕地球飞行57157周,近25亿千米。可是作为空间站的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舱却仍在地面上。按前苏联原定计划,和平号空间复合体应于1990年全部建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多旋翼无人飞行器(UAV)成为了小型无人飞行器发展的热门领域,而学界对于多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建模与飞行力学特性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针对相关研究需求,基于传统旋翼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力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悬停模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多旋翼飞行器模态稳定性明显弱于传统直升机,且横向Phugoid模态取代了荷兰滚模态。随后利用弱耦合系统理论与纵向模态简化模型,对多旋翼建模过程中的旋翼旋转自由度(DOF)动态特性、入流模型和旋翼气动力矩的建模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旋翼旋转自由度的动态特性在飞控增稳条件下对全机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入流分布对刚性旋翼的俯仰、滚转气动力矩有着决定性作用,而旋翼气动力矩是决定多旋翼悬停模态的重要因素,这三者在多旋翼建模分析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7.
当空间站时代到来时,各种飞行器,包括载人空间飞行器将飞行在低地球轨道。为了这些飞行器的飞行,只由地面站直接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因此,日本决定研制自己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促进日本的空间活动。另一方面,日本认为:国际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情况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进行日本数据中继和跟踪卫星系统(DRTSS)的研制。该卫星的飞行目的如下: 1.传输不能由星上磁带记录器存储的地球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11日,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在位于西得克萨斯的试验场进行了第12次飞行,任务编号NS-12。这次飞行没载人,但携带了美国宇航局等客户的一些实验设备和几千张少儿明信片。这是本次飞行所用这枚飞行器2017年12月以来第6次上天飞行。  相似文献   

19.
郭丽红 《国际太空》2016,(10):46-53
1998年11月,随着“国际空间站”(ISS)曙光号(Zarya)多功能舱的发射,休斯敦和莫斯科的“国际空间站”飞控人员和工程保障队开始联合行动,实施对“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支持。此后,“国际空间站”不断发展,参与的国家和组织逐渐增多,其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基础设施也逐渐发展成为分属多个国家和组织、遍布世界各地的地基设施和天基设施组成的系统,支持多种接口协议和标准。本文介绍支持“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的主要地基设施(7个控制中心和2个地面通信网)和天基设施(4个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并在分析“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支持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14年7月29日,阿里安-5ES火箭成功将欧洲航天局(ESA)的第5个、也是最后一个"自动转移飞行器"(ATV-5)送入目标初始轨道,执行"国际空间站"(ISS)货运补给任务,开启"自动转移飞行器"系列的谢幕之旅。飞船用自身推力器提升轨道,8月12日与"国际空间站"交会,自动停靠在星辰号服务舱的对接口上。对接前,飞船已自由飞行逾6×10^6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