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建 《上海航天》2001,18(2):8-14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的发展历程、主要性能。FY-1系列包括4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介绍了FY-2后续卫星及FY-3的发展计划。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计划。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各国引力波卫星热控问题的研究现状,分别分析了美国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计划的引力波探测卫星、我国的“天琴”系列与“太极”系列引力波探测卫星的热控方式,详细阐述了引力波探测卫星在整星级热设计上存在的挑战,点明了目前的引力波探测卫星精密热设计技术与可以投入运行使用的引力波探测卫星实际需求的差距。具体分析了国内的“天琴”系列与“太极”系列引力波探测卫星在热控能力上与LISA卫星产生差距的原因,并介绍了几种国内航天器正在开发应用的新技术,为之后的引力波探测卫星热设计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葛榜军  俞盈帆 《卫星应用》2001,9(4):57-59,61
给出了中国台湾地区最近研制的“中华”系列卫星的基本情况和性能参数,以及台湾租用的以色列EROS系列卫星的情况与性能。  相似文献   

4.
紫晓 《航天》2009,(5):20-23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惊中外,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科学手段组成的“太空救援队”,为救灾指挥、次生灾害的预防、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组织下,在第一时间展开了紧急抗震救灾工作,使灾害以及次生灾害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到了最小限度。卫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汶川地震逐渐离人们远去,大震过后,加强我国航天高科技的发展,构筑我国防灾减灾天基信息保障系统,日益引起专家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雨水 《航天》2011,(6):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源遥感卫星也从最初的Landsat和SPOT两大系列发展到今天的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拥有自己的资源遥感卫星的格局。我国民用资源遥感卫星数据由最初单一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发展到现在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环境减灾卫星、测绘立体卫星等综合获取能力;传感器的研制从最初仅有光学的多光谱、低空间分辨率(几十米)发展到目前的高空间分辨率(几米)、高时间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宽视场多角度、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共存的格局,形成了传感器种类较为齐全的综合对地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2日3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十七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0次发射。  相似文献   

8.
WorldView系列卫星设计状态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rldView 系列卫星是目前世界商业卫星中分辨率较高的光学遥感卫星。文章从卫星总体设计角度介绍了WorldView 系列卫星技术指标,分析了卫星敏捷机动工作能力、构形布局设计、平台和载荷一体化设计和微振动抑制设计等,梳理出国外先进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我国新一代光学遥感卫星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中星9号直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北京一号卫星为我国2008年奥运会提供的保障与具体应用情况,体现了卫星应用技术在北京“科技奥运”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1,(6):45-4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了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遥感卫星和小卫星四种卫星系列平台,为实现21世纪我国卫星工程研制“快、好、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卫星研制平台化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卫星研制集成化技术,是优质、快速、低成本卫星工程研制的根本保证。这一技术的实现。必须以成熟的设计、各项指标的合理配置等为依托,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志。 多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加速我国卫星研制步伐,增强可靠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工程的研制和组织管理中,确定了…  相似文献   

11.
吴忠 《中国航天》1994,(5):45-45
俄罗斯的资源地球观测卫星俄罗斯从70年代就开始在流星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究探测地球资源并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资源一O系列卫星。“O”的含义是卫星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可通过高速无线电信道实时、准实时地传输给地面站。俄罗斯的流星和资源卫星系统主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射照像侦察卫星,锁眼(Keyhole)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这两种卫星可分为3类:1)胶片返回式照像侦察卫星;2)光电传输式照像侦察卫星;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文章主要介绍锁眼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的发展、所用遥感器性能及成像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14.
雨水 《航天》2012,(8):64-64,F0003
2012年4月30日40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5.
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概况;对“震动卫星”、Cute系列、“加拿大先进纳太空实验”卫星和Coral卫星平台等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立方体纳卫星的任务、姿态与轨道控制、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星载综合电子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立方体纳卫星快速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结合在轨服务、深空探测和新技术空间飞行演示试验等应用需求,发展微电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航天应用、微卫星平台技术和标准化辅载荷发射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玲丽 《航天》2011,(7):22-23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冉承其介绍说,到2012年底前,我国还将有约8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届时将按计划完成北斗区域系统的组网建设。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3):45-46
铱卫星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2月26日说,该公司认为在其一颗卫星与俄罗斯一颗退役卫星发生碰撞后,“铱”卫星轨道上的碰撞风险只是略有增加,所以该公司的第二代低轨卫星星座预计还将采用与现役卫星相同的轨道。“铱”33卫星同“宇宙”2251卫星在790公里高的轨道上相撞造成了几百块碎片,使那条轨道上的危险性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3):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重型火箭1月20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一颗保密侦察卫星.代号NROL-49。据信这是“锁眼”12(或称“锁眼”11B,又称“高级晶体”)光电侦察卫星系列中的第6颗卫星。该型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最初建造了5颗。但在用于接替它的“未来成像体系”(FIA)计划光学卫星项目因费用上涨、进度推迟和技术受阻而被砍掉后,同家侦察办又从洛马增订了2颗这种卫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12、13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卫星首次“落户”中圆轨道(MEO轨道),我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日趋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