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新星与宇宙年龄〔美〕R.柯施纳○云立中译超新星1987A使我们测量宇宙距离的能力受到意料之外的、严格的检验。遥远的恒星和星系看来正远离地球而去,还在分担自宇宙大爆炸开始的宇宙膨胀。如果我们能够测量到一个正在缩小的星系的距离,那么把这个数据与这个星系...  相似文献   

2.
宇宙起源:大爆炸还是分裂生长代敏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得温·哈勃证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银河系之外,还存在数不清的星系。这些星系之间,是巨大而空虚的太空。为了测定星系间的距离,他开始仔细观察其它星系中的恒星光谱。哈勃发现,其它...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死亡     
宇宙的结构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10^11颗恒星。银河系的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直径约为10万光年。若对视星等在23等以内的星系做统计,星系总数在10^9个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Q:什么是脉冲星?A:宇宙是由星罗棋布的以恒星为核心的小星系组成的。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恒星多达3000亿颗左右。恒星并不是永恒的,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后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然后继续演化,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5.
虽然按照美国科学院院士特雷克的推算,具有2CCO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应该有40万-2CCO万颗上有生命。而且整个宇宙中又具有约1200亿个星系,所以宇宙中肯定存在生命乃至高智能的生物。但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强调外星生命无法穿越距离遥远的太空,但我们无法排除CFO在太阳系甚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已经存在基地。  相似文献   

6.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1,(10):40-41
20世纪60年代初,天文学家发现一种极其遥远和明亮的神秘天体,它们诞生于宇宙早期,其点状特征类似于恒星,所以取名为类星体。但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探测的结果,发现它们周围显示出星云状结构,它们实际上是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 归纳起来,类星体有5大特征:与正常星系的相似性、光度变化、质量高度集中、辐射的非热性质和有延伸到很远距离的气体喷流。  相似文献   

7.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颗恒星组成。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超过1000亿个以上。 恒星制造机 星系中最常见的是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此外还有一些星系长得非常奇怪,有的像昆虫的触角,有的像一根大棒子。天文学家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星系的奇妙形状是由星系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我们知道,星系就象一个个“恒星制造机”,在历经100亿年以上的漫长岁月中,从诞生之初的气体中不断地制造恒星。而在这些相互作用的星系中,恒星诞生的速度比普通  相似文献   

9.
每当在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是满天繁星,我们感到人类是那么渺小。绚丽的星空魅力无穷,浩瀚的宇宙充满了诱惑。我们常常要问:星空的深处是什么?天空有多大?有没有边际?我们能够了解到宇宙深处的东西吗?宇宙,是广无边际的空间与存在其中的物质的总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扩展,从古代人肉眼看到的日、月、行星及邻近的恒星到银河系,再到银河系外的独立星系(如M31仙女座星系),再到星系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百亿光年的遥远星系了。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宫书”…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地表望远镜,绘制了一份宇宙早期的3D图像,揭露了宇宙初期大量星系的模样。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位于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和位于加纳利群岛的艾萨克·牛顿望远镜开展了此次研究。领导该研究的戴维·索夫拉尔表示:"这些早期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呈‘爆发式增长’规律,而不像银河系这样,恒星形成的速度较为稳定。此外,其中还有很多年轻恒星,比如今的恒星温度更高、光谱更蓝、所含金属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08,(6):5-5
2008年12月,一个由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斯特凡尼·科莫萨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通过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仪,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一颗恒星由于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靠一个特大质量黑洞过近,导致自己被撕裂。在被黑洞吞噬前,这颗恒星释放出一道光,同时发出最后的“尖叫声”,这声音在整个星系中慢慢回荡着。  相似文献   

12.
宇宙膨胀的证据已经积累了六十多年。第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红移。如果一个星系发射或吸收某些光的波长比其他星系强烈得多,而这个星系又正在远离我们,这些发射或吸收的光的特点是向较长的波长偏移———即当后退的速度增大时,它们会变得较红,这种现象被称为红移。哈勃的测量表明,一个遥远星系的红移比一个靠近地球的星系的红移要大得多。这种关系现在被称为哈勃定律,就是在一个均匀膨胀的宇宙中所企盼的。哈勃定律认为,一个星系的后退速度等于其距离乘以哈勃常数。而在附近星系中的红移效应相对来说是微小的,需要良好的测试设备来探测…  相似文献   

13.
星系是太空行为发生的场所,是虚空大海中活动的岛屿。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帮助我们辨认出宇宙最强大的爆炸的来源,了解了星系如何产生,观察到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 伽马射线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发射了一系列卫星,用以监控伽马射线。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消息:据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显示,宇宙的诞生时间应该是在150亿年前,而且恒星与星系的形成速度要超过天文学家的推测——传统的天文学理论可能要重新改写。传统观点认为,宇宙是在50亿年前由暗物质爆发形成的,而且恒星和星系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发展到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宇宙中,两个星系通过引力彼此吸引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岁月变迁,星系之间逐渐接近,它们之间的碰撞也是无法抑制的。那么,宇宙中两个星系碰撞将会发生什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萨特深度分析了星系碰撞的过程,指出当两个星系抵达非常近的位置时,随着卷须状气体和恒星穿过它们之间稀薄的介质,星系开始逐渐拥抱,之后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6.
胡德良 《飞碟探索》2012,(11):28-28
星系团是宇宙间的庞然大物,是几百个乃至几千个星系的集合体,诸多星系由引力束缚在一起。然而,星系团也是一个宇宙之谜。炽热的气体流入这些星系团的中心,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冷却下来,这种环境应该能够创造一个多产的新恒星诞生地。但是,天文学家发现的情况大都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司兼并的消息。可是你是否知道,在宇宙的深处,浩翰的星系之中,也正进行着一场场类似的星系大战。 恒星在宇宙中一般都不是孤立  相似文献   

18.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3):64-64
1.变化的星系许多宇宙的星系就像是我们自己的银河系,美丽的螺旋臂缠绕在明亮的核上。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间望远镜广角3号镜头拍摄的这幅令人震惊的图像中,底部显示了一个倾斜的星系,星系中心是闪耀在星系内的一颗恒星,顶部的中  相似文献   

19.
除了太阳以外其他恒星也有行星系吗?从地球上观测,它们太遥远了以致不能观测到,但我们能推测出它们的形状.行星科学家可能会比任何其他专业的科学家都要更多地被问及两个问题:恒星有多少颗行星?它们的行星系是什么样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行星系是我们居住的唯一场所——这便是太阳系.即使其他恒星的确有行星系,它们也是非常遥远的,以致于我们用任何现存的望远镜都不能观测到这些行星.但是,目前行星科学家十分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从而获得了一系列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众眼看宇宙     
正Arp 87影像中,一道由恒星、云气和尘埃所构成的绵延7500光年的宇宙桥将位于影像右侧的正面螺旋星系NGC3808A和影像左侧的侧面星系NGC3808B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庞大的恒星系统曾经近距离地通过对方附近,彼此间的引力作用引发了剧烈的潮汐。NGC3808A经历了爆发性的恒星形成活动,并产生了许多泛蓝的年轻星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