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圆柱形贮箱中的液体有效转动惯量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体有效转动惯量是分析大型液体火箭的运动和动力特性的一个主要参数。本文用解拉普拉斯方程,求解了典型的两端平底、充满液体的圆柱贮箱的液体转动惯量有效系数K_I。并用游丝扭簧实验装置作了实测、实验与分析相当一致。对两种不同布置的椭球底贮箱,给出了实验结果,表明相似性良好,为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模型件的实测方法,并指出具体实际装有挡板的贮箱结构,液体有效转动惯量,应通过实验研究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自旋航天器的旋转轴的试验测定方法,给出自旋轴方向的表示方法及其与转动惯量,惯性积的关系,建立了利用动平衡试验的不平衡量确定自旋轴相对平衡旋转轴偏差的计算机公式,从而可以利用动平衡试验的测试结果确定自自旋轴的方向,文末的例中讨论了动平衡机的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共轴刚性旋翼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构型,分析了其操纵特点,提出两种配平操纵方式:切换操纵方式和耦合操纵方式,并分析了两种操纵方式的优缺点。从多操纵面的冗余控制出发,对耦合操纵方式的操纵规律进行了配平分析,并根据配平情况评估了旋翼和尾推桨的载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旋翼的总距操纵、周期操纵与飞行速度、机身俯仰角有一定关系,旋翼载荷和常规直升机相比大幅增加,同时和机身俯仰角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由Ⅱ型靶机改装而成的遥控试验机,分析了遥控设备与操纵技术的关系,阐明了遥控机的操纵原理及其操纵特点,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纵遥控试验机进入/改出尾旋的操纵技术——脉冲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结构动力学参数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以中型直升机的玻璃钢尾桨为例,介绍了模态参数识别的计算方法和稳态正弦激振机械阻抗测试技术,分析了操纵系统刚度对玻璃钢尾桨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的影响,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了悬臂梁自由端具有集中质量情形下的特征方程,并对固支自由和自由自由两种支持下的碳/环氧单向层梁的动模量E_1和F_2进行了计算和比较。文中还讨论了不同长厚比以及高阶共振频率下的剪切变形及转动惯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的可靠性研究是系统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飞行员如果在操纵过程中出现人为误操作,便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本文主要针对飞行员在操纵过程中人的可靠性进行详尽探讨,为了更为准确地识别和预测驾驶舱操纵过程中的人为差错,首次将人的可靠性分析引入到驾驶舱操纵过程中来。提出用成功似然指数法来识别飞行员操纵过程中人为差错并预测其概率。最后以调研飞行员操纵过程中易犯的操纵错误为例,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直升机操纵稳定性,建立了适合直升机总体设计的操纵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总体参数和布局参数,以获得优良的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以UH-60A直升机为算例,结果表明该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对比经典数值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和混合优化算法,发现混合优化算法更适合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在过渡阶段存在的操纵面冗余问题,设计了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以及最优俯仰角过渡路线.建立了复合式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操纵策略.对于过渡段以全机功率最优为优化目标,使得操纵杆量连续光滑过渡为边界条件,优化得到最优过渡路线以及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对于低速阶段会出...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四旋翼倾转飞行器旋翼、机翼、机身的非线性气动模型和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计算各个操纵面的操纵效率,确定了不同状态下各个通道需要用到的操纵方式,结合飞行动力学模型和操纵方式,在纵向通道上进行了全包线的配平计算,表明了操纵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惯导测试设备(转台)的转速性能对惯性元器件和导航系统的性能测试有着重要影响,转台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周期性扰动会造成转速的周期性波动,严重影响转台速率性能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该类设备转速周期性波动产生的机理,并针对周期性扰动幅度难以确定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理论的抑制方法和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因周期性扰动而产生的周期性速率波动,提高转台的速率性能.转台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设备中存在的周期性转速波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虑超快速加热引起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和表面热惯性特性,建立了带惯性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半无限体的动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方程组。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在半无限体内产生温度场和应力场,且热和应力呈波动输运机制。讨论了温升率或热惯性对半空间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比较弹性波波速与热波波速之比动态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试验参数变化情况下.具有线性回归特征的多组试验结果差异性的对比分析方法。数学上谈问题转化为对回归直线的常数口和比例系数6两组随机样本的F检验。当这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时,认为两组(或多组)试验数据无显著差异。谈法将判断的范围外推到了整个实数域,因此要求条件过高。本文提出了重合度法,即用试验参数的共同区域内回归直线置信带的面积重合度.判断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但其临界值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4.
对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振动适航符合性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实现风扇叶片型线的设计,通过各截面型线质心实现风扇叶片积叠成型;建立榫头的草图,拉伸生成风扇叶片的圆弧榫;考虑强度、振动特性,实现伸根段的设计。从振动适航条款CCAR 33.83的要求出发,给出了风扇叶片振动符合性的验证方法,基于建立的风扇叶片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包线环境下,该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水平满足振动的适航条款要求,为风扇叶片的振动符合性设计与验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两个战斗机模型大迎角风洞实验雷诺数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以及为获得能反映高雷诺数流动特点的稳定气动数据所采用的实验模拟技术,重点描述了雷诺数对大迎角俯仰力矩、零侧滑偏航力矩和滚转力矩的影响,探讨了零侧滑偏航力矩(Cn0)对不同的模型头部构型随侧滑角变化的迁移情况。对于大迎角飞行的歼击机,雷诺数的影响不只在风洞实验中存在,在飞机试飞过程中也存在,地面模拟设备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模拟能力,准确预测雷诺数的影响,给出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一种目标函数能自动在线调整的新型自校正控制器。这种自校正控制器既保留了最小方差控制器能达到渐近最优性能指际、算法简单、在线计算量小的优点,又采用了极点配置设计方法,以确保闭环系统稳定性和要求的动态响应。因此它兼有最小方差和极点配置两者的优点,使确定目标函数权多项式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该自校正控制器首先通过广义最小二乘辨识,获得对象的参数a_i和b_i,然后由极点配置求得目标函数的权多项式P,Q,R,并建立一个算法,使P,Q,R随对象参数变化而自动地在线调整。数字仿真表明,这种控制器特别适用于具有大惯性和慢时变的对象,在工业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tracking of orienta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is a primary attitude control task for an on-orbit space- craft. The problem for a rigid spacecraft tracking a desired angular velocity profile is addressed using an adaptive feedback control. An angular velocity feedback tracking algorithm is firstly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ecisely known attitude dynamics of the spacecraft, and the global tracking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ved based on the Lya- punov analysis. An adaptation mechanism is then designed to deal with the dynamic uncertainties of the spacecraft. Such an adaptation mechanism enables the controller to track any desired angular velocity trajectorie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 inertia parameters, although i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inertia tensor being precisely identifi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daptive control policy, computer simulations on dynamic equations of a spacecraft are conducted and their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Interference fit rivet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fatigue life of aircraft.The accurate control of riveting interference of aircraft automatic drilling and riveting equipment is achieved by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upsetting force and upset head height.It is valuable for aircraf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An approach to interference riveting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riveting stress field is proposed.According to assembly structure,the upsetting force is calculated by the material property and interference fit level,and the upset head height is deduced by the upsetting for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ference fit level can be controlled accurately by the upsetting force and upset head height,and then,the quality of aircraft automatic riveting can be improved.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verified by the good match between the predicted result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