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连续双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动特性研究
引用本文:盛发家,谭慧俊,黄河峡,刘亚洲,高婉宁,王卫星.连续双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动特性研究[J].推进技术,2019,40(5):1023-1031.
作者姓名:盛发家  谭慧俊  黄河峡  刘亚洲  高婉宁  王卫星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53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2111)。
摘    要:为了探究连续双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的流动特性,采用仿真方法对一双尖鳍/平板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形成的两个干扰区存在明显的相干现象,虽然第一道扫掠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仍具有典型的准锥形相似特性,但受其干扰所形成的非均匀流的影响,第二道扫掠激波/边界层干扰却不再具有准锥形相似特性,同时第二个干扰区将影响其上游临近气流的运动甚至影响第一个干扰区的再附线和分离线等结构。两个干扰区形成各自的λ波结构,并且沿着流向两个干扰区内的激波结构相互汇聚,最终合并为单个更强的λ波结构;不仅如此,两个干扰区内还形成了复杂的旋涡结构,包括一级主旋涡和二级主旋涡,这些旋涡向下游运动,最终融合成一个尺度更大的锥形主旋涡。

关 键 词:激波  湍流  边界层干扰  流动特性  主旋涡
收稿时间:2018/5/31 0:00:00
修稿时间:2018/7/27 0:00:00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ive Bi-Swept Shock Waves/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SHENG Fa-ji,TAN Hui-jun,HUANG He-xi,LIU Ya-zhou,GAO Wan-ning and WANG Wei-xing.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ive Bi-Swept Shock Waves/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J].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2019,40(5):1023-1031.
Authors:SHENG Fa-ji  TAN Hui-jun  HUANG He-xi  LIU Ya-zhou  GAO Wan-ning and WANG Wei-x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推进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推进技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