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在轨服务捕获装置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
| |
作者姓名: | 徐坤 董桂宇 乔安伟 韩亮亮 丁希仑 |
| |
作者单位: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器人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器人研究所,北京 10019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研究发展部,北京 100076;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748201),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SAST2019-014) |
| |
摘 要: | 空间捕获装置是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任务的重要末端执行器,承担着捕获包括航天器、舱段、空间碎片及实验样品等多种目标的任务。根据被捕获目标的性质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合作目标捕获装置和非合作目标捕获装置2大类。在捕获装置设计过程中,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则是捕获装置机构形式设计的先导因素,根据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及非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捕获装置工作原理与捕获目标类型为分类依据,对捕获装置进行分类,分别阐述了其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并对各类捕获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捕获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
关 键 词: | 在轨服务 空间捕获 抓持结构 空间抓取装置 机构原理 空间碎片清除 |
收稿时间: | 2022-06-23 |
修稿时间: | 2022-08-1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航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航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