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岩心微流动的核磁共振可视化研究
引用本文:狄勤丰, 华帅, 顾春元, 叶峰, 庞东山, 蒋帆, 杨培强. 岩心微流动的核磁共振可视化研究[J]. 实验流体力学, 2016, 30(3): 98-103. doi: 10.11729/syltlx20150107
作者姓名:狄勤丰  华帅  顾春元  叶峰  庞东山  蒋帆  杨培强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 200072;; 上海大学 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72;;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高峰学科建设项目)
摘    要:岩心微流动可视化是研究化学驱油微观机理的一项重要流体实验新方法,重点介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天然岩心中流体分布可视化的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国产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岩心驱替装置面临的图像不清、材料干扰等问题,通过合理选材、优化参数,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消除了干扰因素。开展了天然岩心的驱替实验,采集了油水的实时 NMR信号与 MRI 成像信号,以及不同驱替阶段油水的 NMR-T2谱,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油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残余油随着驱替PV数的增加而减少,具有初期减少明显而后趋缓的特点,并发现岩心中存在端部油残滞现象,其范围距端部4mm左右。研究了通过获得的油水分布图像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误差在10%以内,这也说明了油水分布图像的可靠性。这不仅为计算饱和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该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分析任意局部位置的油水饱和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岩心微流动过程中流体分布的可视化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关 键 词:微流动可视化   低场核磁共振   油水分布   端部残滞   饱和度
点击此处可从《实验流体力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实验流体力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