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北京上空下三角钾层的激光雷达观测与研究
引用本文:王泽龙, 杨国韬, 王继红, 焦菁, 杜丽芳, 荀宇畅. 北京上空下三角钾层的激光雷达观测与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 2018, 38(1): 65-72. doi: 10.11728/cjss2018.01.065
作者姓名:王泽龙  杨国韬  王继红  焦菁  杜丽芳  荀宇畅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41474130,41264006,41627804),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4130),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4DFA20770),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重点培育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项目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两年的观测数据发现一种特殊的钾层,称其为下三角钾层.下三角钾层的峰值密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峰值密度所在高度不断降低,钾原子浓度随高度的升高先迅速增加,然后又缓慢减少.当下三角钾层出现时,90km以下的柱密度显著增加,而90km以上的柱密度变化不大,导致钾层总的柱密度明显增加.一月是下三角钾层出现时长最多且出现率最高的月份,这可能与大气半日潮汐的季节变化有关.下三角钾层的频繁出现使钾层一月份的柱密度和峰值密度分别增加15.7%和12.9%,而质心高度却降低0.18km.将下三角钾层与同时同地观测的钠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钾原子浓度增加时,钠原子浓度却变化不大.假设不存在特殊的源注入,结合钾层模型与钠层模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相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推测下三角钾层中增加的钾原子主要来自KO2,部分来自KOH.

关 键 词:钾层   钠层   大气金属层
收稿时间:2017-04-06
修稿时间:2017-09-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