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层臭氧的夜间变化特征及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 |
| |
引用本文: | 柳丹, 吴止境, 杨钧烽, 程旋, 王建美, 张依鸣, 胡雄. 中间层臭氧的夜间变化特征及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J]. 空间科学学报, 2024, 44(2): 262-269. doi: 10.11728/cjss2024.02.2023-0061 |
| |
作者姓名: | 柳丹 吴止境 杨钧烽 程旋 王建美 张依鸣 胡雄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3.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241101, 42174192, 11872128),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攀登计划”项目和部委研究项目(JK20211A020086)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基于ENVISAT-1/GOMOS(Global Ozone Monitoring by Occultation of Stars)和TIMED/SABER (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卫星的臭氧廓线数据结合模式HAMMONIA (Hamburg Model of the Neutral and Ionized Atmosphere)对热带低纬度地区(20°S-20°N)中间层(60~110 km高度)夜间(20:00 LT-24:00 LT)臭氧的分布进行统计, 分析其与27天太阳周期的相关性. 观测与模式均表明中间层夜间臭氧在95 km达到峰值, 并在中间层上层存在半年振荡. 通过与相同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强迫Lyman-α数据对比发现, 中间层上层臭氧与太阳强迫作用可能是反相关, 中间层下层臭氧与太阳强迫作用可能呈正相关. 虽然观测结果与模型结果在臭氧随月份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相同特征, 但在臭氧峰值的数值上发现有较大的差异, 其中臭氧敏感性的振幅被模型低估.

|
关 键 词: | 中间层 臭氧 夜间变化 太阳活动 |
收稿时间: | 2023-05-31 |
修稿时间: | 2024-01-0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