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对北极黄河站观测日侧极光弧运动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丘琪, 杨惠根, 陆全明, 胡泽骏. 地球自转对北极黄河站观测日侧极光弧运动的影响[J]. 空间科学学报, 2016, 36(6): 909-915. doi: 10.11728/cjss2016.06.909 |
| |
作者姓名: | 丘琪 杨惠根 陆全明 胡泽骏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26;;;2.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13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0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4164,41504115),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6-02-03,CHINARE2016-04-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4060201),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13-z01),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P201303)和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北极黄河站全天空极光数据,采用AACGM模型,将日侧极光弧映射到地磁坐标系,定量计算地球自转导致的极光弧运动速度.对于任意一条极光弧,其偏斜角定义为极光弧方向与当地地磁东西方向的夹角.研究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速度由极光弧离开天顶的距离和偏斜角决定,其中偏斜角的影响更为重要,其还决定速度的方向.在4年的观测数据中,提取超过40000张出现极光弧的图像,计算极光弧偏斜角.计算结果表明,日侧极光弧的偏斜角随磁地方时增大而逐渐减小,并在大约10:00MLT(磁地方时)附近发生反转.由于偏斜角的反转,地球自转产生的极光弧运动在晨侧多为极向运动,到午后多为赤道向运动.相比午前,午后的运动更为明显,最大速度可超过300m·-1.
|
关 键 词: | 日侧极光弧 地球自转 偏斜角 弧运动 |
收稿时间: | 2015-10-12 |
修稿时间: | 2016-03-0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