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离层垂直剖面物理模型及其与IRI-90模型的比较 |
| |
引用本文: | 邓悦, 王劲松, 萧佐. 一种电离层垂直剖面物理模型及其与IRI-90模型的比较[J]. 空间科学学报, 2000, 20(2): 103-112. doi: 10.11728/cjss2000.02.103 |
| |
作者姓名: | 邓悦 王劲松 萧佐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990454, 49874041 |
| |
摘 要: | 在80-500km范围内考虑了3种中性成份的4种离子,从严格的电子和离子密度连续方程出发,对中性风和扩散效应进行了全面、连续的考虑,由此建立了一种电离层的物理模式;在此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分别对太阳活动低年(F10.7=60)、高年(F10.7=300)的春(DOY=90)、夏(DOY=180)、秋(DOY=270)、冬(DOY=365)进行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IRI-9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E层为典型的Chapman层: E-F谷区深度一般为0.2-0.5之间,比IRI要深;F1缘在太阳活动低年的四季都出现,其中夏天最明显,已形成了一个F1层,冬天最不明显,仅表现为一个轻微的凸缘,在太阳活动高年只有夏天出现了F1凸缘,这与现有理论相符合,而IRI-90较少出现明显的F1缘;F2层的电子密度是活动高年比低年大,平均冬天比夏天大,这与观测结果也基本符合.
|
关 键 词: | 模式—E-F谷区—F1缘—IRI-90模式 |
收稿时间: | 1998-05-18 |
修稿时间: | 1998-05-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