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探测历史及启示 |
| |
引用本文: | 魏思佳, 何雨旸, 刘天宇, 杨蔚, 林杨挺. 小行星探测历史及启示[J]. 空间科学学报, 2024, 44(1): 19-50. doi: 10.11728/cjss2024.01.2024-yg02 |
| |
作者姓名: | 魏思佳 何雨旸 刘天宇 杨蔚 林杨挺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62227901 |
| |
摘 要: |  自1989年美国Galileo探测器在探测木星的途中顺访了小行星951 Gaspra和243 Ida起, 小行星探测已经逐渐成为各主要航天国家深空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 过去30年, 小行星探测任务从飞掠探测到专访探测再到采样返回, 探测类型愈加丰富, 并逐步从单纯的科学探测发展到小行星防御与资源利用. 中国预计在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 同时计划开展首次小行星防御任务. 在此背景之下, 本文详细分析了迄今为止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历程、科学目标、科学载荷配置以及主要研究成果, 并重点研究了日本Hayabusa和Hayabusa 2任务及美国OSIRIS-REx任务的样品储存管理、分配经验和返回样品实验室初步分析流程, 以期对中国未来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设计低成本、多频次采样返回任务; 统筹任务规划, 注重加强任务之间的配合; 加强科学团队建设是更好地规划中国未来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要点.

|
关 键 词: | 探测任务 采样返回 地外样品 储存管理与分配 分析流程 |
收稿时间: | 2023-11-15 |
修稿时间: | 2024-01-1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