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K空间深低温热传输系统性能天地差异 |
| |
引用本文: | 郭元东, 刘思学, 张红星, 苗建印, 赵建福, 林贵平. 35 K空间深低温热传输系统性能天地差异[J]. 空间科学学报, 2024, 44(1): 114-121. doi: 10.11728/cjss2024.01.2023-yg13 |
| |
作者姓名: | 郭元东 刘思学 张红星 苗建印 赵建福 林贵平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191;2.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3.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4.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5.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6.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杭州 31111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2106067,11972040;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2023 QNRC001;卓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0-JCJQ-ZQ-042 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为了解决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的深低温散热问题, 保证红外探测器的低温工作环境, 基于脉冲管制冷机和深冷环路热管, 设计研制了一套35 K温区的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集成系统. 该系统由一套35 K温区氖工质深冷环路热管、两台35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一台150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隔热冷屏、测温/加热组件、控制系统等组成. 完成了地面单机级、整星级热真空测试, 并于2020年完成空间飞行测试. 在地面单机试验中开展了水平姿态和逆重力恶劣姿态下的传热测试, 保证了空间微重力下必定能稳定工作; 整星级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卫星平台散热工况下的工作特性, 空间飞行测试获得了系统的空间微重力下的工作性能. 本文分析了系统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热性能, 包括超临界启动特性, 稳态运行性能等, 验证了相关设计的正确性, 重点对比了不同阶段的性能差异,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
关 键 词: | 深低温集成系统 环路热管 脉冲管制冷机 传热性能 飞行试验 |
收稿时间: | 2023-08-15 |
修稿时间: | 2024-02-0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空间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