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煤粉粒径分布在气固两相流场中的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输送管道内煤粉颗粒的粒径分布宽的特点,用侧向接收散射光的Mie散射方法和Fraunhofer衍射方法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利用分子筛和显微镜对被测粒子进行了静态测量,其结果可以作为相对准确的测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细粉分离器内煤粉颗粒的形状、浓度和粒径的分布规律,用衍射测试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度,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小油枪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及其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是一种高效的节油装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出口三维湍回流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副射流与主流速度比为2。5时的正交射流尾迹流场持速度分布、回流特性,并比较了不同速度比时的流场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所得结论对分析正交流燃烧器的稳燃机理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火焰筒式煤粉燃烧室头部进气规律对燃烧效率的影响。通过对6种结构的头部配气方案的分析比较,得出了煤粉燃烧室合理的头部配气方案,为今后煤粉燃烧室的设计和工作状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煤粉锅炉旋流燃烧器的气动热力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旋流燃烧器气动热力性能进行预估,利用代数应用力模型描述紊流特性,紊流燃烧模型为k-ε-g模型,固体壁面采用参数投影法,热辐射对燃烧室内传热过程影响是用修正热通量模型来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浓度,湍流度分布的信息。主采用双流体-轨道模型(颗粒相连续介质-轨道模型)对一个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此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组和动量方程组以及拉氏颗粒能量方程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并使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模型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等。热态模拟中,为了减小为信散造成的影响,采用了扭转坐标法(将坐标扭转一定的角度使之与煤粉射流方程一致)。为了检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相位移普勒测速仪(PDPA)对于冷态模型炉内湍流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速度,湍流脉动及颗粒浓度的分布。分别对冷态模炉内两相流动和热态模型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进行了模拟,冷态两相流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报的两相流场是合理的,热态模拟的结果给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及壁面热,显示出靠近出口处气相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对称,造成一个局部高温区。  相似文献   
8.
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煤粉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应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煤粉燃烧及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法模拟湍流燃烧,用P-1辐射模型开展辐射传热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欧拉法处理气固两相间的动量、质量和能量交换,对挥发份的析出采用双速率竞争模型,采用动力/扩散反应速率模型模拟煤粉颗粒的表面燃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际燃烧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揭示了挥发分释放与焦炭燃烧的过程,为改善和优化煤粉的燃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Hencken型平面火焰燃烧器搭建携带流反应系统,研究了不同湍流强度下煤粉颗粒群的着火及燃烧特性。煤粉被一次风送入温度、氧含量(本文所称"氧含量"是指氧的摩尔分数,mole fraction)可调节的高温烟气中形成稳定的射流火焰,利用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OH-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OH-PLIF)观测煤粉射流火焰着火、群燃等阶段的瞬态结构,基于对火焰图像的处理探究煤粉颗粒群的着火及燃烧特性。OH-PLIF的测量结果表明,在煤粉射流火焰的上游,射流外围区域的煤粉首先发生脱挥发分并着火,外围已燃的煤粉释放出大量热量并不断向射流内部传递,促进了射流内部区域煤粉颗粒群挥发分的析出。在高速一次风的卷吸及扰动作用下,析出的挥发分与氧之间不断扩散、混合,燃烧的OH锋面逐渐向射流中心区域延伸并连接成片,出现挥发分群燃火焰。实验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煤粉射流火焰窄而明亮;随着一次风湍流强度的增强,射流中煤粉颗粒的扩散运动变得剧烈,火焰形态发生变化,着火距离显著缩短。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湍流强度下背景烟气温度(1200~1700 K)、烟气氧含量(10%~30%)以及一次风氧含量(5%~45%)对煤粉颗粒群着火延迟的影响规律。随着背景烟气温度、送风氧含量的升高,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但存在阈值现象,一旦背景烟气温度或送风氧含量超出某一阈值,其对煤粉颗粒群着火延迟的影响变弱,控制煤粉颗粒群着火行为的主导因素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超细化干污泥与煤粉的混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超细化煤粉、污泥和不同比例污泥掺混样品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污泥与煤粉混合样品在燃烧过程中能各自保持自身的燃烧特性,TG曲线可由二者按混合比例叠加得到。提高氧浓度可明显改善混合样品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