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4篇 |
航天技术 | 73篇 |
综合类 | 13篇 |
航天 | 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becca La Norcia Dario Spiller Fabio Curti Christian Circi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21,67(11):3409-3425
A study on reconfiguration manoevres applied to a tetrahedral formation in highly elliptical orbits is proposed, by using a propellantless solution. The manoeuvring strategy consists in exploiting certain environmental forces, specifically those provided by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and atmospheric drag, by actively controlling the satellites’ attitudes. Through inverse dynamic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he optimal attitudes required for the manoeuvres are evaluated, whereas the configuration’s evolution is simulated by a high-fidelity orbital simulator. The goal of the reconfiguration problem is to find an optimal control in order for the four spacecraft to reach a desired configuration in a specified portion of orbit, where the desired configuration is evaluated by a shape and size geometric parameter. By increasing the manoeuvring time and the satellites’ area to mass ratio, all the case studies considered are successfully verified. 相似文献
2.
涡桨发动机采用定转速工作方式,试车数据集中分布在几个不同转速工作状态附近。为利用大量分布不均匀的试车数据进行部件特性修正,提出一种改进参数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解决多工作点性能匹配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涡桨发动机部件特性修正精度。针对以往依靠经验和试错确定修正系数定义域时效率低下,且限制了算法搜索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根据相邻等转速线确定非设计点区域修正系数上下限的方法。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后模型各参数平均误差从3.95%降低到0.89%,最大误差从11.32%降低到2.37%,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段在复杂飞行环境、大不确定性干扰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高品质控制需求的问题,进行了自适应增广控制(AAC)方法研究,以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在深入分析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整体构架的基础上,通过标称PID控制器设计与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实现了刚体控制及对弹性振动的抑制;继而针对大范围干扰、不确定性和由于滤波器切换产生的弹性振动影响,设计了在线调整算法自适应调节PID控制增益,并对其工作机理与参数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干扰补偿回路和主动减载回路以减小内外扰动、弹性振动和风载荷影响;最后在弹性振动、风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因素同时作用的状态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应对运载火箭主动段复杂飞行环境的影响,大幅度提升综合控制性能,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Loukas Vlahos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4,68(1-4):39-50
The magnetic energy released inside an active 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a collection of flux tubes inside the convection zone and above the photosphere we can show that many nonlinear structures (current sheets, shock waves, double layers etc.) are formed. We propose in this review that coronal heating, flares and particle acceleration ar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lasma with these nonlinear structures. Approaching active regions as a driven complex dynamical system we can show that several coherent ensembles of the nonlinear structures will appear spontaneousl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structures is a major problem in solar physics. We can also show that many observed large scale structures are the result of the convolution of non-observable fragmentation in the energy release process. 相似文献
5.
6.
在一维气相稳态反应流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细粒度AP对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燃速的影响,引入工艺粒度d*s,修正了AP对燃烧表面结构影响因子fAP和分解影响因子gAP,建立了适用于细粒度AP的CMDB推进剂燃速预示模型,该模型可从推进剂化学结构参数出发,定量计算AP-Al-CMDB推进剂的燃速。结果表明:在压强9.8~19.6MPa条件下,不同AP粒度和含量下的燃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大部分误差在5.0%,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对推进剂配方研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插值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非完整运动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系统非完整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给出了以机械臂关节角耗散能为目标函数的轨迹最优控制算法;并采用高阶多项式插值方法逼近机械臂关节角轨迹,将插值多项式的系数作为优化参数,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关节角轨迹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对本文提出的轨迹规划算法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关节角轨迹平滑连续,保证了关节角速度及关节角加速度在初始和终止状态均为零,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的收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凝相颗粒的实验装置,针对典型的HTPB复合推进剂,开展了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的收集实验和粒度分析,研究了燃烧室压强和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在0.27~50μm之间都有颗粒存在,凝相颗粒主要集中在0.3~15μm之间,粒径大于15μm的颗粒较少;燃烧室压强对颗粒粒径有较大影响,随着燃烧室压强的升高,凝相颗粒粒径变小,粒度分布更为集中;燃烧室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普通加工方式易出现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的问题,本文对超声内圆磨削工程陶瓷边界损伤预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在35 kHz轴向超声磨削与普通磨削两种条件下独立进行试验,运用支持向量机研究工艺参数与边界损伤影响规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建立采用混合核函数的AHPSO-SVM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激励下试件边界损伤降幅为10.05%~21.23%,AHPSO-SVM预测模型MSE为0.378 4、平均相对误差为1.369 0%、30次适应度值标准差为0.020 2。相比于普通磨削,超声磨削可使ZTA陶瓷边界损伤值显著降低;建立的AHPSO-SVM模型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泛化性能与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