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81篇
航空   1865篇
航天技术   95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2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邵新荣 《推进技术》1990,11(1):85-85
航空航天工业部《推进技术》编辑委员会于1989年年10月20日到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第三届全体委员会.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刘兴洲同志主持,提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期刊的质量问题;如何扩大稿源和期刊发行量问题;如何广开门路解决办刊经费问题.刘克珩同志代表编辑部汇报了第二届编委会以来在进一步提高《推进技术》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及以提高社会效益为首要准则,在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下,顺应改革潮流,办好《推进技术》期刊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工艺文件以产品为对象进行编制的概念及在工艺文件中体现的工序间的协调关系,阐述了主制工艺文件与引出工艺文件(子工艺文件)在工艺文件之间应如何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后封头是某型号发动机燃烧室壳体主要部件,由碟形体与后接头装配焊接而成。其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焊透率仅40~70%,焊后封头收缩量为4~4.5mm,一次焊接合格率为零,并且报废一台。改进工艺后焊透率超过90%,焊后封头尺寸收缩量为2~2.5mm,一次焊接合格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确定航空燃油嘴最佳几何参数的一种计算程序,本程序经实践证明是简便实用的,可用于测绘件的反设计,对新研制件也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直径D=450mm的加力模型燃烧室应用旋流技术组织燃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简单V型槽加力室相比,旋流燃烧室S型有其突出的优点:在相同的状态下,S型与简单V型相比,燃烧效率高6%,S型贫油熄火当量比EQa=0.0067,而简单V型为0.2659,在整个供油范围内S型燃烧平稳,在加力当量比FQa=0.3-0.8的范围内,S型的推力比简单V型高2-4%,S型尾喷流火焰矩而呈兰色,简单V型火焰长而黄兰不均。研究也证明了:预燃室的性能,预燃区的供油量,旋流燃烧室的速场,尤其燃油浓度沿径向的配制是旋流燃烧室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对流冷却缝槽的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及符合实验结果的经验关系式。分析了对流缝槽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压力损失情况。对流气膜冷却是一种比传统的气膜冷却先进的室壁冷却技术,它在气膜前扩充和强化了冷却流的对流冷却作用。用于高温升燃烧室的冷却中,可解决燃烧室空气流量分析的尖锐矛盾,又便于实现双层浮动室壁结构设计,以减小和释放室壁的热应力,增长燃烧室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ЗП648Л、ЗЛ708Л、ВЖЛ14Н三种材料五个件号典型熔模精铸件进行了铸造工艺试验,通过冶金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数据对比分析,总结摸索出合理的熔模精铸重熔工艺参数,制定了完整的熔模精铸工艺,在国内首次成功试制出合格铸件。  相似文献   
10.
卢京明 《飞机设计》2007,27(3):70-73
针对飞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载荷谱中小操纵位移频次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确定了某机全机主操纵系统小操纵位移频次的级别。同时,在原某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载荷谱的基础上再次对其小操纵位移频次进行了计算,去掉了这一级别以下对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无影响的小操纵位移频次,从而完善了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载荷谱。另外,对小操纵位移频次问题研究结果在其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