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1.4海面的后向散射模型1.4.1 导言和假设 在海洋上空的雷达测高计要涉及到接近垂直入射海面的电磁波的散射。平均海平面的主要特性和海况(SWH和风速)可以从回波功率对窄脉冲(几ns)波形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导出来。 文献[9]指出,这样的平均功率响应可以由如下3个时间函数的卷积得到: P_(FS)(t):平均等效平坦表面的脉冲响应;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06,(12):18-19
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满其蕴藏的巨大资源,靠一般方法是很难的。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利用它可以经济地、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和连续的监测,它已经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国际上应用水平较高的海洋光学传感器MODIS的0级数据格式进行研究与分析,简述我国海洋一号B卫星(HY-1B)光学传感器0级数据格式的内容,并通过与CCSDS数据格式对比,提出针对我国海洋卫星0级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雷昌全 《空间电子技术》1995,(2):49-64,F003
1 系统说明1.1 导言与基本概念 雷达测高计这方面的研究,涉及的是一种雷达基本设备,适用于处理来自洋面的回波信号,以确定许多有意义的海洋参数。 卫星测高技术的许多用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篇报告主要陈述确定以下海洋特性所涉及的设备: 平均海洋断面;  相似文献   
7.
肖择 《上海航天》2009,26(4):6-6
据报道,印度计划于2009年8月发射一颗海洋卫星-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加强对印度洋地区渔场的监测和气候的观察,为经济发展服务。该卫星将由运载火箭从印南部安得拉邦基地发射升空进入太空轨道,以替换老化的海洋卫星-1号星。海洋卫星-2号星质量约952kg,配备了彩色监视器、电子散射仪和测深仪等先进设备,可每隔2d飞越印度洋1次,能识别渔场、观察印度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焦子龙  庞贺伟 《宇航学报》2007,28(6):1529-1532
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卫星姿轨控系统都将液体小发动机作为主要推进系统。对于长寿命、高可靠卫星,羽流污染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值模拟则是有效方法。采用DSMC方法模拟了海洋卫星单组元轨控发动机羽流对水色仪表面可能造成的污染,通过这个算例验证了DSMC方法在羽流污染模拟中的重要作用。假设羽流组分为NH3、N2、H2,水色仪表面温度为100K,计算结果显示在水色仪所在位置发动机羽流造成污染影响最小,可以忽略不计。这表明推进系统选择合理,卫星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9.
遥感卫星主要由民用遥感卫星和军用遥感卫星两大类组成, 目前民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等;军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成像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军事气象及海洋环境卫星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1日11:27,我国海洋-1B(HY-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6次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