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航空   5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强几何约束条件下,对一种Ma=0~6.0的小长高比组合发动机喷管气动设计开展了初步研究。采用特征线法设计程序开展了喷管型线设计,并对设计点马赫数选取、三维侧向膨胀角、喷管双通道相对位置对喷管气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给出了兼顾空间有效利用与喷管气动性能的喷管气动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降低设计点马赫数可以改善组合发动机喷管在低马赫数飞行时的性能,避免喷管出现严重过膨胀;喷管保持出口高度不变时,随着侧向膨胀角的増大,其高马赫数气动性能较优,而低马赫数气动性能下降严重。涡轮/冲压发动机喷管出口相对位置对并联布局组合发动机喷管转级点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且存在一个最佳位置布局,使得转级点达到最优的推力性能。获得的组合发动机喷管在设计马赫数下的推力系数约为0.920,模态转换过程流场平稳过渡,推力系数不低于0.918。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并联式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出口流场的变化特性及其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动网格等技术完成了某并联式TBCC组合排气系统在整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同时,对该排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中若干工况时的冷流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将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并联式TBCC排气系统出口流场的波系结构十分复杂,分流板出口激波对排气系统的气动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TBCC排气系统的推力系数始终保持在0.9以上,但其产生的升力变化较大;风洞试验获得的壁面压力分布及流场纹影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仿真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高刚度、并联式、带倾角的三星分配器结构,满足了某运载火箭并联式三星发射任务需求,经多发飞行试验验证效果良好,为后续一箭多星发射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空周刊》于2013年11月1日披露了SR-72高超声速无人侦察机项目,据介绍该机采用并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赵纯  于存贵  何庆  徐强  姚建勇 《宇航学报》2019,40(5):585-595
针对电液伺服型并联式加注机器人在实际任务中广泛存在的模型不确定和强外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节有限时间扰动估计(FTDO)的动力学解耦反步鲁棒控制策略。首先,将系统处理为一组受外部扰动关节子系统的集合,进而针对各关节通过设计两个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实现了对关节中匹配与不匹配不确定性的有限时间同步精确估计和补偿。同时,基于系统的动力学解耦模型,通过设计反步鲁棒控制器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Lyapunov方法验证了闭环系统信号的有界性和关节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渐近收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性能和关节抗干扰能力,能够满足在实际加注任务中的应用需求 。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通道内并联式进气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模态转换过程中分流板高度对抗反压能力及高/低速通道质量流量耦合时的流动特性,得到低速通道工作边界曲线,并使用动网格计算方法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随着低速通道反压增大,结尾激波会扰出低速通道并在喉道处周期性振荡,进而影响高/低速通道质量流量分配特性;当结尾激波发生周期性振荡时,反压越大,振荡频率越小,当反压进一步增大时,进气道将出现不起动;随着低速通道关闭程度增大,其抗反压能力减弱,进气道更容易发生不起动。  相似文献   
7.
Ma4一级内并联式TBCC发动机模态转换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是未来远程高速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双级入轨(TSTO)飞行器第一级运载器的理想动力,而模态转换是实现TBCC发动机工程实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Ma4一级内并联式TBCC发动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发展了相应的总体性能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关系,改进了发动机模型的迭代求解方法。通过对比涡轮模态与冲压模态的净推力、单位燃油消耗率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模态转换马赫数为3.0。根据模态转换期间发动机推力、空气流量连续变化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根据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分三阶段进行的模态转换策略,确定了模态转换过程的参数调节规律。模态转换动态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基本实现了涡轮模态至冲压模态的平稳转换,但在涡轮发动机加力关闭时,为保证发动机空气流量连续变化,发动机总推力将出现短暂的下降,降幅约为12.5%。  相似文献   
8.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0):24-25
我国明朝的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一书记载了几十种火箭的结构和作用,其中的“神火飞鸦”是一种原始并联式(俗称捆绑式)火箭,20世纪50年代,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并联式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火箭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导弹——P-7,随后又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卫星号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TBCC内并联式进气道有共用的气流捕获进口和内压缩段,气流经过内压缩段后,再分为2路,分别流向涡轮发动机压气机和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本文以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分流板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进口马赫数为2.5,分流板分别在0°和-3°位置时的流固耦合动态特性。为了简化计算模型,本文分流板的模型为实体模型,材料选定为45钢,不考虑重力和壁面传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分流板呈现超声速颤振现象;(2)分流板位置为-3°的最大应力值较0°位置时增加了18.6倍,参考点Tip-Point y方向的最大位移增加了18.94倍。流固耦合分析可以更加真实的研究TBCC进气道分流板实际工作中的动态响应现象,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两级并联式地空导弹分离过程,分析了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并联导弹自动分离条件,并针对某并联导弹具体设计情况,讨论了分离特性计算分析的几个方面,给出了一种计算分离力的简便方法,并结合某导弹实际设计情况对其进行了计算,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