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45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限元动力模型优化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一组非线性方程组来逼近线性规划的Kuhn-mcker条件方程,从而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用Newton迭代法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经数值计算表明,该算法在一般情况下能实现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关于用矩形喷嘴进行的瞬态液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流动显示演示了在喷流过程中液体射流的种种不稳定现象。笔者推广了Ryhming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喷嘴出口的射流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某型射击军械系统的射瞄计算机原采用模拟机电式技术实现,存在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差等缺点,因此,使用数字式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原系统的火控原理及火控构型的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射击瞄准计算机的对外接口关系.重点介绍了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的采样解算时间的确定、计算方法的选取及接口设计等内容.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已通过了系统验证并得到了使用,克服了原有系统所存在的固有缺点.文中的设计思想与所用的工程方法对类似武器系统的升级改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应用复级数方法给出各向异性稳态热传导解析解,在引入板角热流角点条件的基础上,解析分析了三边对流换热,另一边给定均匀温度的复合材料单层矩形悬臂板温度场。讨论了铺设角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铺设角的增大加剧了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加权全域基矩量法,对短形波导折弯短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并对其性能作了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相当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复杂支承矩形板的横向振动问题,给出了固有频率和振型函数的数值求解方法。将支承反力和反力矩沿边界Fourier级数展开,从而得到满足全部边界条件的特征方程,利用计算机数值求解可得到任意精度的任意阶固有频率,本文最后给出了两个算例。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正交化算法(IOM(q))由于存储量和计算量小,常用来求解大非对称线性方程组。而此方法收敛过程常出现不规划振荡现象,从而影响了收敛速度。本文将拟残量最小的化性质加到IMO(q)算法中,提出拟最小残量不完全正交化算法(QMRIOM(q),这样收敛曲线光滑无振荡,从而大大加快其收敛速度,而且保留其存储量和计算量小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基于冯·卡门模型,选择中心挠度为摄动参数,利用摄动方法将正交异性矩形薄板大挠问题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逐级线性化,导出了各级摄动对应的几个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然后再借助变分法求解,得到了均布载荷作用下正交异性矩形薄板的载荷-挠度曲线。  相似文献   
10.
利用Galerkin方法分析了Von-Karman型四边夹紧正交各向异性矩形板。所设的位移函数为梁振型函数,它不仅能精确地满足边界条件,而且具有正交的特性,从而把复杂的非齐次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化为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通过非线性方程组的线性化和可调节参数的修正迭代解法找出问题的解。实践证明,梁振型函数收敛很快,只须取出级数的前几项即可满足精度要求。最后求出了不同复合材料的挠度和应力值并同已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