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使用法线贴图的模式,不增加地面网格数的前提下,在三维数字地球仿真系统中实现了对全球地形的高精度实时晕眩效果的地形浏览.首先通过对高程数据进行分层分块处理,制作级地块法线贴图,再通过绘图芯片用可程序化像素着色器流程计算法线贴图的光照效果,最后将纹理贴到对应的分层三维地形网格上.根据光源的入射方向、色调、饱和度及亮度,计算中考虑了顶点的环境光、漫反射光、镜面反射光,在低地形网格数的前提下,实现了如高精度地形网格般的明显光影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几台机器人漫游车样车6月份在华盛顿州摩西莱克的沙丘上勇敢地向沙尘暴和前所未有的高低温变化发起了挑战,以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做准备。来自该局七座中心和几所大学的各团队6月2-13日间开展了这些试验。艾姆斯研究中心试验了两辆K10漫游车,对模拟登月场地进行了勘测,并建立了地貌模型和全景式三维地形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高线地图作为分布交互仿真环境中计算机生成兵力的地域表示.介绍等高线电子地图下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地域表示和推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地域显示、通视性检测和地形检测等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地域表示范围大、地域推理简单明了的特点,并且地域数据真实、修改方便.这种方法比多边形地域表示法更适用于海上和空中大范围训练作战环境的仿真.  相似文献   
4.
周韬  郭奇峰  周慧钟 《宇航学报》2001,22(4):100-104
研究了巡航导弹低空地形跟踪飞行的撞地概率问题,针对地形随机输入和低空风随机干扰共同作用的情况,研究了撞地概率的仿真计算方法,在给定条件下求出了它们与撞地概率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它们对撞地概率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协调参数,能有效降低撞地概率,提高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高线地图作为分布交互仿真环境中计算机生成兵力的地域表示.介绍等高线电子地图下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地域表示和推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地域显示、通视性检测和地形检测等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地域表示范围大、地域推理简单明了的特点,并且地域数据真实、修改方便.这种方法比多边形地域表示法更适用于海上和空中大范围训练作战环境的仿真.  相似文献   
6.
DOI: 10.3969/j.issn.1674 1579.2020.01.008小行星三维地形模型几何重建方法刘兴潭,武延鹏,吴奋陟,顾营迎,郑然,梁潇摘要: 小行星全球测绘对深空探测定点着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绕飞段光学敏感器拍摄的序列图像进行几何立体重建方法的研究,可以实现探测器位姿信息未知情况下的三维地形建模.综合小行星表面特性、小行星运行特点与探测器飞行需求,首先通过全局的运动恢复结构完成小行星稀疏点云重建,再利用多视角场景重建对点云进行稠密化得到致密均匀的网格.然后采用隼鸟号探测器绕飞阶段实测影像,对小行星糸川(25143 Itokawa)的三维地形进行仿真重建,分辨率为0.36 m;并在光学实验室对3D打印的小行星比例模型进行模拟观测实验,得到重建分辨率为0.67 m.最后通过点云配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方法稳定性较强,在分辨率要求在米级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针对小行星表面地形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7.
在超低空突防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对TF/TA算法进行测试。为了解决一个实时测试问题,本文在将地形定义为相关性是指数衰减的随机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离散的两维一阶自递归算法产生随机地形数据。对不同的地形情况测试了TF/TA优化算法,该算法拥有可调的粗糙度参数。  相似文献   
8.
围绕某跨深切峡谷桥梁的设计风参数,按缩尺比1:1000的比例制作了4组不同规模的地形模型并展开风洞试验。与4组模型相对应的实际地形的投影面积分别为25、20、9和1km2。模型的地形跨度用峡谷的特征尺度进行了无量纲化。试验测试了沿峡谷走向的东南方向(SE)风向下桥址的平均风速分布、平均风迎角以及湍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桥位平均风速以及平均风迎角特性,从桥位往SE方向地形的无量纲跨度大于2.2后已足以得到稳定的测试结果;对于桥面高度处的湍流度,实际面积大于20km2、从桥位往SE方向地形的无量纲跨度大于3.7后的模型才能得到较稳定的测试结果。而对于湍流度剖面4组模型各不相同,没有收敛迹象,表明模型规模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结果。山区桥梁抗风研究中已广泛采用地形模型试验法,本文的试验研究结果定性表明地形模型规模的选取须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貌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复杂群山情况下某桥址的风场特性,分析平均风速、风攻角、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等随风向角和测点位置的变化特性,获得了复杂群山环境下典型位置测点脉动风速功率谱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复杂群山环境下,桥址的平均风速均小于梯度风高度的风速;爬坡效应使得顺山谷方向来流(顺风向,即风从谷口吹入)产生显著的正攻角,最大值为+35.3°;顺风向时,桥址各测点的纵向湍流强度和横向湍流强度达到最小,约为10%,其他风向下的湍流强度较大;顺风向时,桥址的湍流积分尺度较大,且随测点高度上升而增大,桥址各测点功率谱较来流功率谱发生明显变化,功率谱高频段能量显著增大、单峰特征降低。  相似文献   
10.
山区峡谷地带大跨度桥梁风场特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主跨1176m的超大跨度悬索桥--湘西矮寨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桥址处峡谷地形模型的风场特性风洞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山区峡谷风对桥梁结构抗风设计的影响.提出了由地形模型谷口中前试验风场梯度风速与模型中桥位桥面高度处风速的实测对应关系,结合实际谷口前的梯度风速计算桥梁设计风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峡谷内沿桥跨方向平均风剖面的分布具有明显不均匀性,不能用统一的剖面形式描述;桥面高度处风迎角明显高于规范要求的±3.之内的检验标准;峡谷风速放大效应需综合考虑测点高度和两侧山体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