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177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针对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基准值建立和有效数据获取的难题,根据在天线电轴跟踪零点附近角误差电压灵敏度正比于波束指向角误差灵敏度的特性,提出了采用角误差电压灵敏度作为基准值,天线稳定跟踪目标时的方位角误差电压和俯仰角误差电压作为测试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在轨自动跟踪误差,然后与差波束零点(天线电轴)与和波束接收信号最大值轴之差相加,得出在轨自动跟踪精度的测试方法。并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流程,在轨进行了实施。与地面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数据相近,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测试难度小,便于实施,测试结果不受天线安装误差、卫星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解决了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要求航天飞机不仅能部署卫星,而且在卫星出现异常后能够回收卫星或修理在轨卫星。它可利用机械臂将其捕获,放入有效载荷舱,带回地面修理;亦可派遣航天员去舱外更换零部件、排除故障、进行修复;还可对已耗尽推进剂的卫星补给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些优点是其它航天器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4.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963年:航天史上第一位妇女太空飞行,第一位在轨妇女——俄罗斯航天员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不仅是在轨飞行的第一位妇女,也是太空中第一位普通人。她原是纺织厂的一名女工,因爱好跳伞运动,后被选为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训练。俄罗斯总理赫鲁晓夫希望她能轰动世界。1963年6月,她在太空飞行71h,绕地球48圈。  相似文献   
6.
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网状展开天线的尺寸越来越大,对形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频段),在轨热环境与地面调整点的热环境差别大,必须采用基于在轨热环境的网面精度调整技术以满足反射面的精度要求。就在轨热环境下的辅助牵引面式网面精度调整技术的理论分析及调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计及在轨热环境的网面形状精度调整的基本理论公式及调整步骤,并对某样机进行了调整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文中的分析、公式、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健壮  秦秀珍 《中国航天》2004,(11):7-10,14
近几年来,世界航天保险市场动荡不安,特别是美国2001年“9.11”事件带动了整个保险市场保险费率的急剧上扬。由于发射失败或在轨卫星出现故障导致保险索赔数量的增加,航天保险的保险费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1999—2002年骤增129%。  相似文献   
8.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极限穿透比动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光辉  黄海  胡震东  徐小刚 《宇航学报》2006,27(5):1000-1003,1028
研究建立宅间碎片对目标超高速撞击条件下临界穿透靶标的损伤特性的理论模型。基于临界穿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分析了初始条件与临界穿透的关系,捉出碎片临界穿透靶板的比动能概念。然后分析了临界穿透下的碎片比动能,认为比动能是速度的函数。最后,考虑碎片的实际撞击过程巾最大着靶面积为变形面积,对比动能进行修正,获得了极限穿透条件下的真实比动能与速度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航天器数据监视需求的分析,指出了智能监视是航天器数据监视的必然趋势,并对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系统(SDIMS)方案。  相似文献   
10.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4,21(4):1-11
简要说明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总体情况。介绍了FY-1C星运行5年。D星运行2年后的测控、电源、热控、敖传、扫描辐射计和星载数据收集与分发(DCDS)分系统、有效载荷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以及姿控和星载计算机的在轨运行情况。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的在轨运行、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长寿命高可靠稳定优质业务运行的FY-1C,D星的创新点、主要成绩,并给出了部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