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49篇
航天   2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独挑天地之间载人往返运输的大梁,虽然联盟号以其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著称,但也日益显现出不能满足飞行需求的迹象。所以在2000年俄罗斯的科学家就开始在联盟号飞船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的可载6人的航天器——“快帆”(Kiper),用来替换目前使用的联盟号飞船。目前,快帆号计划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汇文 《国际太空》2003,(3):32-3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以色列航天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航天员中有4人是第1次进入太空。1简介里克·赫斯本德(RickHusband),男,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中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作为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主要合作者与竞争者——俄罗斯,当然更加关注。一方面要对失事的原因进行探讨和估计,一方面要对失事后国际空间站乃至整个载人航天的前景进行预测。可以想象得到,面临当前的形势,俄罗斯必然要利用这个机会获取最大的利益。俄罗斯《红星报》2月6日刊文:“太空的命运掌握在联盟号手中”。文章题目就说明了问题。文章指出,哥伦比亚号失事将不仅使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而且使原定在2006~2007年建成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受到了威胁。美国航宇局(NASA)已决定在未查清…  相似文献   
5.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俄罗斯记者于2003年2月11日采访了俄罗斯老航天员、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塔尔波耶夫,下面是有关哥伦比亚号事故的谈话摘要。 问:请谈谈您对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看法。 答:按照搞技术人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它是由于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损坏所致。  相似文献   
6.
一航 《国际太空》1999,(10):20-21
美国东部时间1999年7月23日零时31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连续两次推迟发射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终于被发射升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原定7月20日凌晨发射,因为7月21日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30周年纪念日。但在点火升空前的6.5s,发射中心控制人员在发现机舱的氢气含量超标后,立即停止了即将进行的点火。第2次发射被推迟到两天之后,在发射架上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升空前突然遭遇暴风雨,50min过去了,乌云依旧盘旋在空中,致使第2次发射又告“流产”。尽管哥…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主打产品航天飞机的非议和责难不绝于耳:批评航天飞机的构型过于复杂,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航天飞机本是试验性航天器,却担负起实用性任务;航天飞机既载人,又运货,无应急救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受影响;现有的航天飞机大都已经飞行20次以上,例如发现号航天飞机连同最近的首次复飞,已达到31次,其机身及主要部件大都可能已老化;轨道器与外贮箱、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并联组合方式,导致其外贮箱绝热泡沫材料脱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等等,一时间说得航天飞机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3,(7):44-45
7月7日在美国西南研究所进行的一次隔热泡沫撞击航天飞机机翼部件试验在受试部件上撞开了一个40.6厘米大小的洞。这使人们更加确信,从外贮箱上掉落的这种泡沫材料就是导致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的那杆“冒烟的枪”。试验中,泡沫撞击产生的巨大冲击让在场的约100名人员不禁一片惊呼。撞击震掉了记录用的摄像机镜头,还损坏了一些传感器。这次试验的撞击点与当初发射时哥伦比亚号左翼的被砸部位大体一致。此前调查人员就已推测掉落的隔热泡沫是造成事故的祸首,但这次试验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这是事故调查委员会进行的第7次、也是最后一次泡沫撞击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2):46-4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去年12月30日公布了400页的《哥伦比亚号机组生存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了机上7名宇航员在航天飞机高空解体之时试图对其恢复控制等情况。NASA希望花4年多时间撰写的这份报告能有助于改善今后宇航员的安全性。报告说,尽管机上宇航员想尽办法来保持对航天飞机的控制,但想逃生已是不可能的。从失控到发生致命的失压,供宇航员采取行动的时间只有短短40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3,(3):39-42
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而美国航天飞机尽管尚未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却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自美国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迄今除美国外只有前苏联于1988年进行了一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无人飞行试验。然而,有关可复用运载器的各种设想和研制计划却在各空间大国此起彼伏。可以说,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