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航空   44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93~2000年影响福州机场台风登陆地点、路径进行统计并对成因进行诊断分析,找出影响各类台风路径的环境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台风路径移动的规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供短期预报参考。其中将台风的登陆路径归纳为①、机场以南;②、机场位于台风路径右侧;③、机场以北等三种类型,并在2000~2001年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夏季6—8月,本站平均气温27℃,比常年偏高1℃,且最高气温在8月达29.2℃,而常年最高气温是在7月;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0℃的天数也比常年同期多近10天,达59天。总降水量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时空分布不均,6月降水偏少,7、8月各有一次比较大的降水,其中8月底的大暴雨在青岛局地形成灾害。强对流天气与常年明显不同,爆发时间多集中在午夜前后和下半夜,而常年多在傍晚前后。今年夏季台风活动频繁,有5个登陆我国,但都没有北上影响到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7,(6):167-171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多模式观测能力,既能够采用宽幅成像模式获取台风风场、台风路径的信息,也能够采用高分辨率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台风登陆区域进行精细观测,可以为台风监测、预报及台风灾害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文章介绍了2017年7月以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首次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对中国附近海域台风进行监测情况。论述了台风监测流程及台风监测专题产品生产方法,可为今后雷达卫星台风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邵福元 《飞碟探索》2013,(11):38-38
在2013年10月17日,台风“范斯高”掠过关岛。当地时间14时5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水”卫星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帮助下,获得了此台风风暴在这一时刻的图像。当时,风暴的最高持续风速接近157千米/时,并且预期将会继续加强。台风“范斯高”的中心位于关岛西南方向270千米处,靠近北纬12.50,东经143.1°。地下天气组织的杰夫教授指出,对长远的未来来说,这一模型结果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气象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光电成像侦察卫星拍摄重要军事目标或出动飞机轰炸要塞之前,需要知道那里的云层情况;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艇需了解未来的海浪、水速及是否有大雾或台风等气象情报;空袭用的导弹命中精度也与大气的温度、压力和风速等密切相关.所以气象卫星已成为从空间获取战略目标和作战地区气象情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刘斐 《中国航天》2012,(9):13-14
8月2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二号F星在轨正式交付,气象部门未来对台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将更加准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出席交付仪式。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  相似文献   
7.
1月31日,印度宣布其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MMRCA)项目最终选择了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而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战斗机出局。这次采购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大量机会,也拯救了法国的战斗机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风灾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自然灾害之一。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虽然长迟6个月的热带风暴季节只过去了不到一半,但专家已经在警告,正在酝酿飓风的大西洋西部今年可能生成21场强烈风暴和飓风.果真如此的话,今年风暴和飓风的数量将是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年平均数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罗玖友 《民航科技》2007,(3):97-99,103
本文对本场发生于2005年8月14日的雷暴、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各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试图从水汽条件、层结稳定度、触发机制、垂直运动等方面对雷暴发生、发展过程做一个剖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容易在“干线”南侧的湿区中生成并沿着湿度“脊线”方向移动:台风登陆后的移动方向,与副高之间的切变线(东南风与东北风的切变)方向和暖湿平流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探空气球、雷达风廓线仪等设备长期观测数据,对影响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的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以典型台风为例,考察了系统水平及垂直主结构特征,揭示了台风双眼壁结构、眼壁置换现象以及登陆后结构的轴非对称变化特征.提出了台风气压场水平轴非对称模型和垂直剖线模型,分析了台风气压场两关键参数(最大风速半径及Holland-B)数值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参数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复合分析技术,对不同来流状况下台风边界层风场特征进行研究,考察了风速剖线低空急流和风向随高度偏转的特征及其随径向距离和来流地貌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低空急流为特征的台风垂直剖线经验模型,为精确化评估高层建筑风荷载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的认识,并为合理评估该地区台风风灾害及构筑物台风风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