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航空   10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高度的测量及相关名词含义在空间中,要测量飞机的高度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测量基准面,二是从该基准面到飞机的垂直距离。在飞行中,通常采用某个等气压面作为测量基准面,飞机通过机载的气压式高度表测得的气压差来测量垂直距离。不同的等气压面和对应的垂直距离都有特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院教学训练不断改革 ,机型逐渐增加 ,流量逐渐增大 ,新的教学大纲对航线、空域等空间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 ,由于本地区飞行单位集中 ,各单位在实施飞行时相互掣肘的现象极为普遍。近来 ,随着成都地区飞行方案的调整和金堂走廊口的使用 ,学院的日常训练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目前的管制工作模式下不利于解决由此带来的安全压力和训练效益负担。为解决这些矛盾 ,本文从学院空管工作的角度 ,围绕学院空管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以建立中心进近管制室为主要解决手段的一些设想和建议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结合乌鲁木齐区域管制的新情况,从国际移交点、管制方式、区内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四个方面对其新特点做一些尝试性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飞错高度这一导致空中危险接近、空中相撞、可控飞行撞地等一系列事故或事故征候的主要根源,通过对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飞错高度的原因,归纳飞错高度类型,并提出一系列避免措施,以期减少或消除因高度错误而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或飞行事故率。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飞行高度层系统自196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总体体现了垂直间隔逐步缩小,飞行高度层逐渐增加,空域容量持续增大的态势,为推动我国民航运输发展,保障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发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亲历我国三次飞行高度层改革的全过程,既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我国飞行高度层系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我国较早时期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飞行高度配备设想,其目的是防止飞机空中相撞。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航空运输业进入了快速蓬勃的发展阶段,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长,航空客货运输量逐年攀升。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预测,截至2025年,美国的航班总量将达到2010年的3倍,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关于欧洲航空运输的一份报告中预测,欧盟27国2010~2017年间的航空运输年平均增长率为2.6%。与之相对的是,持续增长的空中交通使美国、欧洲等世界各航空大国均面临着航路拥堵、航班延误的困境,尤其在高峰时间和恶劣天气情况下,繁忙机场间航路效率低下、灵活性差的弊端更是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0.
成都进近管制区实施高度表拨正程序与过渡高度层改革暨雷达管制的方案于2003年12月25日6时整开始执行。改革后的高度表拨正程序,使用修正海压代替场面气压和零点高度,统一使用修正海压和标准大气压,简化了管制员和飞行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