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401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科  宋佳  艾绍洁  刘羿杰 《宇航学报》2020,41(11):1418-1423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HSV)再入过程中强非线性、强耦合、气动参数变化剧烈的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和自抗扰控制(ADRC)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的姿态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线性化模型,并采用LQR方法完成了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然后,结合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进行补偿,大幅增强了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最后,将得到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LQR自抗扰姿态控制器(LQRADRC)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六自由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跟踪角位置指令,并且对系统不确定性具有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验研究了一种可控环量帆翼,利用壁面切向喷流来移动帆翼圓尾缘分离点位置,可获得比普通帆翼更高的推力系数。文中介绍了展弦比为1的三维可控环量帆翼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可控环量帆翼在较小的喷流动量系数下,即可获得较大的升力增益。在喷流动量系数 C_μ=0.1时,零攻角升力系数已达0.9,在有攻角的情况下,升力系数最大可达2.2。同时,由于帆翼尾部壁面团向喷流的 Coanda 效应,这种可控环量帆翼的阻力亦较大。在喷流动量系数 C_μ=0.1时,零攻角阻力系数为0.3。文章对这种可控环量帆翼在船舶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性能的进一步改进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计算直扩系统的扩频处理增益时一般都是采用求扩频前后带宽之比的公式,这个公式求出的只是一个近似值,而且近似程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直扩系统的最佳接收机,提出了直扩系统的无信息码元间串扰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在白噪声及窄带干扰下的扩频处理增益的一个较精确的公式,得出了窄带干扰下的扩频处理增益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交错网格系统SIMPLE算法和二维两相流场燃烧模型,对有不同形状(矩形、圆弧三角形及其混合结构)和位置扰流环的某双组元液体远地点发动机(LAE)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扰流环对提高燃烧效率作用明显。环的位置应适中(不能过于靠近头部和喷管出口处),其高度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另外,矩形环的压力损失大于三角形环。  相似文献   
6.
轴对称横向喷流强干扰流场的巨型机向量并行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产巨型计算机YH-1和YH-2上对MacCormack显格式解轴对称横向喷流强干扰流场的计算程序进行了重构和向量优化使其能并行执行。得到该程序在YH-1上的向量加速比约为6.0,YH-2单机向量运行速度约为YH-1上的向量运行速度的3倍。与传统的串行计算相比较,并行计算大大缩短了程序运行的CPU时间。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比冲的定义以及航天器设计中常用到的有关公式 ,推导出比冲的单位 ,根据国际单位制和比冲的物理含义 ,导出比冲等于喷流速度 ,从而提出以喷流速度代替比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喷流对空空导弹直接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阶WENO方法计算了空空导弹在6 km高度,马赫数Ma=2下双喷流工作的情况。针对有攻角的对侧双喷流和零攻角下成直角的双喷流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攻角造成了上下喷流的非对称,喷流在导弹迎风面的作用力小于其在背风面的作用力;在成直角的双喷流作用下,两喷流之间的干扰会增强喷流的作用,得到的单喷流等效放大因子增大很多。  相似文献   
9.
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姿态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航  马克茂 《宇航学报》2007,28(4):840-844
大气层内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具有响应快速、可用过载大等优点,可以拦截高速、高机动性目标。研究制导末端轨控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系统姿态稳定问题。首先分析了复合系统的特点和控制问题,建立了控制模型。然后应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对象模型内扰和外扰的实时作用量,进行反馈补偿,实现了动态线性化。最后设计了非平滑反馈控制律,从而实现了复合系统的姿态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76°/40°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及其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喷流能有效地推迟双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前缘涡破裂位置逐渐推后,喷流极大地改善了大攻角情况下前缘涡的非对称破裂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可能出现的机翼的"摇滚"现象.另外,后缘喷流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前缘涡混掺现象的发生,进而有利于飞行器的操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