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读书     
《今日民航》2013,(5):103-103
正《有一天,妈妈老了》韩国家喻户晓亲情故事70多岁的母亲,开始学认字写字;20多年的笔耕不辍,悄悄书写家庭往事;90多岁高龄离世,留下十几本沉重的日记本。70岁的女儿,偶然发现了母亲的日记本,被母亲心底的秘密所震撼。作为妈妈日记的忠实读者,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写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  相似文献   
2.
一清 《航空港》2012,(12):120
每个人心里都长着一棵树,上面住着只属于自己的小王子。其实没有预料到,这会是一本这么有意思的小书。它是一个跟爱情有关的童话,一个治愈系的成长故事,更是一次照见内心童真自我的发现之旅。故事里最有趣的,当然还是那个帮人做梦的鹿头上。他能帮人重温旧日的好时光,再见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或是得到一直想要却未必能在现实里得到的东西……听起来,他真的很像小王子,来自另一个奇幻美妙的世界。那里只有单纯与快乐,而他柔软干净,能为这个纷乱世界的人带来温暖与慰藉。而且,即使只是帮人做一场梦,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11,(2):86-87
一个注重心灵之旅的艺术家。20多年来陆晋生每幅作品无不透露出对心灵的迷恋,通过绘画他把这种烈火般的激情持续不断传递给生活在当今浮华年代的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那些绿洲深处金色湖泊般广大的向日葵;  相似文献   
4.
赵燕 《航天员》2008,(3):81-81
5月25日,正在备战神七任务的航天员心理教员刘芳来到绵阳八一帐篷学校,为来自灾区的师生实施心理援助,及时为他们疏导心理的"堰塞湖"。被毁的家园需要重建,心灵的创伤更待抚平。刘芳一来到灾区,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从早到晚连续作战,忘记了疲  相似文献   
5.
meiya 《今日民航》2012,(11):106-106
《无戏言》这本书讲述11位中国游戏界大佬的人生逆袭故事。11位主人公都是中国目前游戏界的领军人物,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特别的,有男性有女性,有曾经的中专物理教师,有梦想成为航海家的人,有一路顺利晋升当上CEO,也有创业失败多次的人。  相似文献   
6.
凌中 《西南航空》2011,(5):80-84
运泽先生画马,也画人。而画中的人与马相互照应、马人合一时,则酝酿出了一种气象,这就是狂狷之气。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古人为人为文的期许。《论语·侍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夫子在太阳坝里与学生谈人生理想。前三个学生都说的是纵横捭阖、安邦治国的大志向,而一个叫曾点的学生则在旁边慵懒地抚琴,轮到他说时,"铿尔"一声把琴收了,放下琴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  相似文献   
7.
《西南航空》2009,(5):16-16
行吟是一种态度,一种淡定与从容;一种直面个体的内心感受,服从自我的内心呼唤:一种对自然与环境的关切;一种天然性、真实性。城市已经成为今天人类主要事件的发生现场.也是今天人类俗世生活的最大秀场。作为知识分子的艺术家如何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俗秀场中保持自身的敏锐和思考特质.郝量、刘传宏、  相似文献   
8.
大家好,我是斯蒂芬·霍金,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尽管身体不能活动,只能通过电脑与大家交流,但在内心中我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思考以下重大问题: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能否打开一个回到过去的通道,或找到通向未来的捷径?我们最终能否利用自然规律成为掌控时间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刘勰“深识鉴奥”的理论,阐发出读者阅读过程之始,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条件,构成特定的内在心理定势的重要性。“深识”是指存在于读者内心的,感性与理性、经验与体验、灵性与悟性、生理与心理等多因素、多层面的有机综合的整体心理结构,以及在实践中持续深积厚累所形成的欣赏主体必须具备的感觉、辨识、知解和穿透欣赏对象的审美接受能力。“鉴奥”正是上述审美主体心理定势所凝聚的复合的接受能力的实践与结果。“深识鉴奥”的运用也显然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反复出入、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读者内心感性之识和理性之识,两个不可或缺的心理层面双向流动,逐渐达到和谐统一的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0.
冯博一 《西南航空》2006,(12):28-29
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为回顾者重现过去的生活,哪怕是一部洋洋洒洒的历史巨著。但是一幅人物的画儿、一张照片的意味往往更能表现某一历史阶段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诉诸眼睛的表情往往会在文字语言的尽头才更加生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视,善于隐身的现实和时代的变迁,甚至意识形态都会有意想不到地自动显现。我们从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表情来考察艺术形象的时代变迁,可以看出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对于艺术家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和限制。或许这就是图像的直观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