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96篇
航天   3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晋 《飞碟探索》2005,(1):43-43
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在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况,对它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4,(12):37
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猛烈爆炸,并伴随有光、声和力的现象,亮光使高加索地区在户外能看书,1000千米外能听到声响,冲击波杀死几百头驯鹿,15千米内的树木被烧焦,30千米内的树木被推倒,爆炸威力相当于1500颗扔在广岛的原子弹,但却没有留下爆炸坑穴。对这次大爆炸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反物质、外星人飞船、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等等。  相似文献   
3.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5.
纪舟 《飞碟探索》2013,(11):64-64
这片富星场中心处镶着亮边的地方,位于南天航海星座——船底座和船帆座的交接处。这群主要成分是星际云气和尘埃的彗星状云球,距离约有1300光年远,长度则在1光年上下。邻近炽热恒星的高能紫外辐射,除了为云球塑形外,所造成的电离也为它们镶上了金边。此外,这些云球泛流的方向远离船帆座超新星遗骸,因此它们掠过的地方可能也曾受到超新星的影响。云球之内,冷云气和尘埃聚成的团核可能正在塌缩形成小质量恒星,而它们的形成终将造成云球的消散。事实上,位于这群云球右上角的彗星状云球CG30,它头部的小红晕斑,就是由恒星形成初期阶段的高能喷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有一位天文学家宣称,他发现了一个围绕着恒星运行的巨大行星。自从1995年以来,已经有500余颗行星被发现。而现在,有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说,他们有证据证明,有一个行星更接近于我们的太阳系。这个行星拥有木星般大小,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的肉眼也看不见。而天文学家之所以肯定这个行星的  相似文献   
7.
董晓峰 《航天员》2008,(1):70-71
日落之后,仰望夜空,幸运时会看到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绚丽地划过。这些太阳系的神秘客人,以其在天空中形成美妙的形状和千姿百态的变化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彗星究竟来自何方?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什么?它们的归宿又在哪里……谜一样的彗星仍然在困惑着我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8.
《飞碟探索》2007,(4):5-5
根据NASA的斯匹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2007年2月18日,在螺旋星云中心的一颗死亡恒星附近,一些彗星发生了碰撞,激起的灰尘盘围绕在恒星周围35天文单位~15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间的距离,约1.5亿千米)的2巨离范围内。该发现发表在2007年3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伊莉莎 《航天员》2014,(5):38-41
“经过十年五个月又四天,绕太阳五圈、航行64亿千米的长途旅行,我们终于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到了’。”欧空局(ESA)局长让·雅克·多尔丹(Jean Jacques Dordain)在2014年8月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已经成功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目标彗星,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准备着陆。”十年磨一剑!罗塞塔终于抵达目标彗星轨道,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入轨难,着陆更难!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国际航空》2014,(10):74-77
2014年,国际空间探测活动十分活跃。欧洲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8月进入了彗星67P的近距轨道;美国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分别于9月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则计划在2014年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