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515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同轴腔滤波器与微放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同轴腔滤波器及其环耦合同轴腔,对同轴腔内的微放电现象作了深入分析,并取得了分析结论,对设计及工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专供工厂、矿山、医院以及科研单位的化验室,在可见光谱区范围内(360~800 nm)进行定量比色分析时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具有选择性吸收现象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它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其结构由光源系统、分光系统(单色器)、测量系统、接收显示系统、稳压电源等部分组成.笔者在冶金行业的化验室工作,具有多年的维修实践,本文主要对涉及光路方面较复杂的几起故障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同行解决类似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气体样品采集装置采集气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气体中的微量金属,本方法对气体中金属元素的吸收率高,操作简单,可监测高纯气体中10^-9mg/L级的金属杂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腕式毫米波混频器的设计和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准光腔法自动测量某大面积介质片上不同位置的复介电常数,并且做了误差分析.实验表明,此系统可在3 mm波段下对大面积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分布进行测量,具有大面积、快速、不接触测量且分辨瑕疵的特点.误差范围为|△ε'/ε'|≤10%;|△tanδ |≤20%tanδ+1×10-4.  相似文献   
6.
旋转涡轮盘腔中等转速下内部流场分布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雷声  冯青  武亚勇 《推进技术》2006,27(4):321-325
1引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涡轮前温度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涡轮的冷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从压气机引出的压缩空气一部分用来冷却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另外一部分用来冷却和密封涡轮盘,掌握涡轮盘腔冷却系统内气流的运动规律是对航空发动机高温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双层微波吸收涂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双层结构涂层的吸波性能明显优于单层,特别是能明显增加带宽。  相似文献   
8.
首先提出并应用了一些针对推力室氧腔几何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通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流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孔板的新设计思想,设计出了新均流孔板,并对氧腔进行了重新建模和流场均匀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铝合金中镁的分析方法,探索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国标中原子吸收法测定镁的方法论述进行了改进。经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