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生活在东非地下的裸鼹鼠早在1842年就已被科学界发现并命名了,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是一种奇特的真社会性哺乳动物之后,它才成了动物界中的明星。人们后来发现,在非洲鼹形鼠中还有达马拉兰鼹鼠也是真社会性的,夺去了裸鼹鼠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康旻 《飞碟探索》2012,(4):35-35
在人类运动场上,我们常可见到某些运动员在关键的得分之后,会做出令人(尤其是他的fans)印象深刻的胜利宣示动作,通常配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加上吼叫,似乎在摄影机前公开宣示自己身为天生好手的优越性。而事实上,在动物界我们也经常发现类似的行为存在,只是常常在动物的打斗行为结束后,这种后争斗行为也随观察人员放下摄影机而少被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瘦驼 《飞碟探索》2013,(12):36-38
要说最近国内动物界最热门的八卦,莫过于云南野生动物同的绵羊长毛和梅花鹿纯子的不伦恋了。一头从小生活在鹿群里的公绵羊,居然赢得了雌鹿的芳心,平日里卿卿我我也就罢了,居然真刀真枪地操练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为他的名著取了一个有出乎意料的不幸后果的名字“自私的基因”,许多读者真的把基因当成了有意识的自私自利的东西,甚至为此感到“绝望”。其实道金斯不过是用这个比喻说法表示一个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做出的推论:只有那些善于复制自己的——“自私的”——基因才会保留下来,而“利他的”基因会很快被淘汰。但是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着许多利他的本能行为,其后果是给自己的生存带来危险甚至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