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2篇
航空   332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涡流检测信号处理的硬件复杂程度及提升后续数据分析处理灵活度,在不借助复杂硬件自平衡技术电路前提下,在LABVIEW图形化软件平台中设计了相关函数算法程序,对示波器MDO4024C所采集的原始交流电桥信号及电桥激励信号分别进行自相关及互相关运算去噪,提取分析不锈钢管不同位置的涡流信号的幅值及相位,最后再将检测信号在极坐标图中分析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有效实现对不锈钢管缺陷涡流信号的去噪及特征信号提取。  相似文献   
2.
针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放电机理,开展了多种工质条件下的螺旋波放电等离子体内波场结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发现:氦气等离子体的Er分量在径向边界处的峰值更为突出,有利于等离子体在径向的输运,波电场径向分量决定了电流密度径向分量在内部的表现。在0.266 Pa和1.064 Pa两种气体压强条件下,通过波场结构验证了气压对于波阻尼影响的结论。波场结构是螺旋波在等离子体内传播以及能量沉积的微观体现,研究螺旋波波场结构是揭示其高电离效率的重要途径。初步探索了功率耦合机制,为实验系统优化及实验方案设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因其定位精度高、转矩脉动小以及转矩密度高等优点而应用愈加广泛。为进一步减小其运行噪声、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可抑制三次谐波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优化控制策略。首先搭建了考虑互感条件下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解耦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相邻两大矢量和两中矢量合成混合电压矢量的SVPWM控制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本文所提的混合SVPWM算法通过利用大、中矢量在基波、三次谐波双坐标系对应关系以达到抑制三次谐波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相电流纹波和谐波含量。最后,研制了一套基于FPGA的实验平台,对所提策略与传统滞环算法、大矢量SVPWM算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3种算法对相电流纹波和谐波含量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以50W变换器为例,分别从磁性元件的大小,功率管上的电应力、磁恢复问题,输出纹波及输出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了组合式变换器与单端式变换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具体数据,提出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磁性元件小,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纹波小及可靠性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两态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内环进行建模和分析。从理论上分析得到电流内环可以把LC二阶系统降阶为一阶系统,并将电流内环近似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其时间常数主要取决于系统滤波电感的大小,并提出了一种滞环电流控制型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解耦设计方法,对宽变频输出时的输出滤波器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相组合式实验研究,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实现逆变器系统具有360~800 H z宽变频输出。最后通过三相6 kVA原理样机,验证了本逆变器系统在全频率范围得到良好的输出电压波形和较高的效率,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三相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提出了三种电流调节方案,并对这三种调节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电流调节△调制方案是零滞环的,它使得三相电流总是流向正确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但谐波特性较差;相邻模态电流调制方案使逆变器在相邻的开关模态或零开关模态之间进行切换,谐波特性很好,动态特性不够好,而滞环控制电流调制器根据逆变器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关模态(包括零模态),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谐波特性,适用于三相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文中给出了三种方案下的仿真波形,仿真结果的比较也于文后给出。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离子推力器束流分布的高斯模型,以200mm氙离子推力器为例,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对推力器束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测量了推力器引出切面不同位置(轴向z=50mm,z=100mm)下的径向束电流密度和束离子密度分布。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比较,误差为17%,认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离子推力器引出束流呈轴对称分布,在推力器出口附近,束离子密度很大,越往下游,密度越小且束流出现发散。  相似文献   
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uel injec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scramjet combustor performance, there are conducted three sets of test on a hydrocarbon fueled direct-connect scramjet test facility. The results of Test A, whose fuel injection is carried out with injectors located on the top-wall and the bottom-wall, show that the fuel injection with an appropriate close-front and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would be of much help to optimize combustor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of Test B, whose fuel injection is performed at the optimal injection locations found in Test A, with a given equivalence ratio and different injection proportions for each injector, show that this injection mode is of little benefit to improve combustor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of Test C with a circumferential fuel injection distribution displaies the possibility of ameliorating combustor performance.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location parameters on combustor performances on the base of the data of Test C, it is clear that the injector location has strong coupled influences on combus- tor performances. In addition, an inner-force synthesis specific impulse is used to reduce the errors caused by the disturbance of fuel supply and working state of air heater while assessing combustor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9.
Two energetic events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 detected by Geotail are examined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phase space den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ion components is high during these dynamic episodes. Different populations evolve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suggesting particles from multiple activity sites contributing to the observed phase space density.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result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ose based on a single fluid approach. This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precise evaluation of the energy and magnetic flux transport of energetic events in the magnetotail requires resolving individual populations in the phase space density.  相似文献   
10.
姚宏林  窦志国  王军  王鹏  李翀 《推进技术》2007,28(5):481-484
实验研究采用波长为10.6μm的CO2脉冲激光器,N2,He,CO2等三种纯净气体及上述气体的相互混合气作为推进工质时,通过实验舱内的冲击摆装置对抛物形光船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Cm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气体工质的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Cm随气压增高而增大,通常气体工质的分子量越大,冲量耦合系数Cm越大;在低气压条件下,分子量较大的气体所占的比例越高,混合气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Cm越高;在高气压条件下,混合气体工质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与混合气体的种类及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