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航空   1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IS—LM模型中的中介目标选择理论,并通过对我国IS—LM曲线的分析,指出在我国现阶段的货币需求函数由于受到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外汇占款等因素波动的影响而变得很不稳定,因此货币供应量在目前已不适于作为当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现阶段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中应选择包括货币供应量在内的简单泰勒规则,使利率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的关键变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完善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具有储蓄效应、投资效率效应、金融深化效应。作者认为,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监管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增加中央银行利率决策的透明度,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提高电子化监管水平,健全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离不开贷款服务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受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影响,从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活动,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取得货币政策实施的最大效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货币需求理论,采用1992~2012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量分析,构建合理的货币需求模型,分析货币需求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汇率、外汇储备等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狭义货币量、广义货币量与各因素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一致。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解释了各变量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并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已经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引入电子货币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的实证分析,修正了传统存款乘数模型,并对新模型的政策含义赋予了新的解释,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持有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保证,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占有率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企业持有合理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货币分析框架下建立实际汇率的决定模型,确定决定均衡实际汇率的因素为国内外相对货币供给量、相对国民收入和相对利率。基于理论模型,选取1994年1季度到2012年2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测算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失调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样本期内呈现高估和低估交替,且具有一定的修复调节机制,总体未显著偏离均衡水平,不存在大幅低估。因此,我国应继续坚持"自主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功能,但以商业银行体系对中央银行的资金依赖为前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的金融宏观调控功能已大打折扣。流动性过剩是长期历史趋势,货币政策的金融宏观调控功能已处于从“强有力”向“无能为力”的转化过程之中。货币政策要有效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功能,必须改善货币政策赖以发挥作用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对货币本质的认识,要么局限在商品货币的形式,要么侧重于功能的论述。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特别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已经充分说明:货币的本质是在交换过程中使用它的人之间达成的一种默认的信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经济层面、货币政策本身和金融体系内的微观因素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指出金融抑制、外汇占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是弱化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注重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