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航空   8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矩形截面管道气流中横向运动颗粒的运动轨迹及碰壁条件,研究表明颗粒飞出的临界速度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颗粒直径较小时受来流密度、马赫数影响较大,总趋势是来流密度、马赫数越大,颗粒越不容易与上壁面碰撞。但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来流条件对颗粒是否碰壁的影响逐渐减弱,决定因素是颗粒直径的大小和颗粒的喷射速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绝热层胶料及共浇注体的性能测试和对燃烧室绝热层的各种试验,探讨了配心压注整体成型工艺条件,分析了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控制绝热层表面质量的方法,考核了绝热层的设计和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燃烧室绝热层性能良好、外观光亮、质量稳定、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王永卫  朱永刚  牛志刚  王健 《推进技术》2011,32(5):690-693,721
由于直射式喷油孔的结构简单、布置和调整方便,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而且喷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分布对火焰稳定及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由此预知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对喷孔布置、确定喷孔与稳定器的相对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得到了直射式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编制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程序,以分析直射式喷油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直接入轨飞行器允许较宽交班范围的情况下,采用离线优化设计轨道保障参数、射前根据发射点和射向对程序角进行修正的方案,将传统的单发设计转化为适应性强的通用设计,减少了轨道设计计算量,缩短了飞行器的射前准备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道快速实现方法对点位和射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减小交班点的偏差范围,同时相比优化设计的轨道,终端速度差异较小,在具有一定优化指标的同时可保证在线实施。  相似文献   
5.
施放深度对气泡水体携带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上升气泡对周围水体的携带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测量手段缺乏等原因,其影响规律研究一直是两相流领域的难点。引入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概念表征其水体携带能力的大小,进而利用专门设计的实验装置,采用双液分离测量法,调整喷嘴至27.5~52.5cm之间的不同施放深度,进行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量(20ml)和注气速度(3ml/s)等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气体施放深度的增加,气泡水体携带能力呈现缓慢增强并逐渐稳定的总趋势,但其间(施放深度约35.0~45.0cm)该能力会略有下降,并有极小值出现;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口径喷嘴生成气泡的水体携带能力稍强。上述结论可为化工等领域工程应用中设计合理气体施放深度、确定最佳喷嘴口径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塑料注射模型腔内压力变化对制品造成缺陷的定性分析。对设计模具浇铸系统和选用注射工艺参数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针对GJB152A-97交流供电CS101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电压的注入和监测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试验的合理性,而且降低了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喷注器喷注孔撞击精度等几何参数是试车和飞行振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加工、装配铆接和钎焊后喷注孔的相关尺寸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分析和评价,提高喷注器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喷注孔自动测量方案,组建测量系统,设计专用定位工装和开发数控测量程序,形成了自击式喷注器喷注孔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方法可靠,检测效率提高了92%左右.  相似文献   
9.
射流预冷(MIPCC)会导致发动机共同工作线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特性.通过分析射流预冷对双转子涡扇发动机部件和整机的影响,特别是射流预冷对高低压转子转差的影响,掌握了射流预冷对控制计划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相关控制计划,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计划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发动机低压转子转速控制静差由2.6%减...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生物芯片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进行疾病高通量初步筛选的主要工具之一。高密度芯片的制备一直是生物芯片研究的基本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基于光刻的工艺方法;(2)基于分子印章的压印工艺方法。根据提出的分子印章法成功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子印章法的生物芯片压印装置。本文介绍了研制的高密度生物芯片压印装置。该装置是从研制的大面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硬件基础上改造而得。研制的精密定位的工作台精度如下:工作台尺寸为300 mm×350 mm×70 mm;分辨率为1μm;最小步进距离为100 nm;定位重复性为±2μm。为了获得相关生物芯片的合成环境,整个装置放置在大容量的手套箱中。文中介绍了相关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方法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并分析相关误差的产生和消除方法。最后给出相关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