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726篇
航空   2921篇
航天技术   670篇
综合类   551篇
航天   4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落实航空电子模块的可制造性设计审查工作,结合航空电子模块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基于Valor软件的PCB/PCBA设计与检测自动化分析系统.元器件模型库作为该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对审查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元器件模型库建设必要性、建设过程和建模工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种基于Valor VPL的元器件快速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构建满足系统审查精度的元器件模型,使大规模元器件模型库的建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合成射流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直升机旋翼工作环境下来流速度和迎角(Angle of attack,AoA)耦合引起的动态失速问题,建立了基于合成射流的旋翼动态失速控制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方法,通过对翼型的平移和旋转实现变来流速度-变迎角的耦合。以积分形式的雷诺平均N-S方程为主控方程,空间离散使用Roe格式,时间离散为隐式LU-SGS方法,以OA209翼型为研究对象,在翼型上表面放置合成射流激振器,开展了射流位置、动量系数、无量纲频率以及偏角等参数对轻度失速、深度失速下翼型动态失速控制的研究。研究发现,轻度失速下,射流位置靠近气流分离点时(20%c附近,c为翼型弦长),对逆压梯度引起的轻度失速控制效果最佳。深度失速下气流分离点虽在5%c之前,但射流位于前缘分离泡后端(10%c附近)时控制效果较好。大迎角需要较大的动量系数才能有效控制。射流频率对涡结构的尺寸和数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能改变气动特性波动幅度。较小的射流偏角对轻度失速的控制更有效,而深度失速则需要较大的偏角。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高动态低信噪比环境下卫星导航信号的捕获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及部分匹配滤波(PMF)的捕获方法。在该方法中,接收机首先利用PMF对接收信号做分段相干积分,随后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分段积分结果做离散快速FrFT,最后通过检测FrFT输出的峰值完成信号的捕获。由于具有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卫星导航信号在FrFT后呈现能量聚焦特性,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信号的长时间相干积分增益。同时对所提算法的捕获概率、平均捕获时间以及算法复杂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验证。仿真表明,与传统的PMF-FFT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通过延长相干积分时间的方式有效提升高动态低信噪比卫星导航信号的捕获概率、降低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直升机在运用CAD/CAE/CAM技术进行研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介绍了PDM的概念、构成、主要功能。最后简述了PDM技术在直升机研制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在实施PDM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种飞机大仰角飞行的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飞机大仰角飞行的动态逆模糊集成控制方法。首先使用动态逆方法求得系统的逆,使系统反馈线性化,然后,用具有在线规则自调整的模糊控制方法来确保系统的最终特性。该方法应用在高性能收音机俯仰机动指令系统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满足操纵品质的要求,并且,在大仰角飞行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传统恒温热线热膜流速计(简称 HWFA)动态方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HWFA 线路模型——主电桥预移相模型,推导出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并按此原理设计制造了崭新的高性能 IFV—900型 HWFA 样机。该机全部革除了传统HWFA 的三个调节参量,大大地简化了调节步骤;不自激振荡的范围明显增宽,极大地减少了使用上的麻烦;频带宽度比当今世界流行的 HWFA 增宽了2~5倍;加上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后使自动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新型 HWFA 的问世将可能导至 HWFA技术的重大改进和新的变革。首先阐明主电桥预移相模型的提出和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的推导。随后将用若干姐妹篇阐明动态方程频率响应调节元物理值的解析解,频率特性实验分析手段的电扰动试验响应情况的理论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A numerical procedur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ransonic dip of airfoils in the time domain is presented. A viscous-inviscid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method is taken to calculate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loads. In the present case the integral boundary layer equations are coupled with the Transonic Small Disturbance (TSD) Potential Equation. The coupling between structural motion and aerodynamic loads is carried out using State Space equation. It is solved by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technique.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NACA 64A010 and NLR 7301 airfoils with structural data from Isogai and DLR, respectively. Comparis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other numerical results. Certain deviations of experimental data taken from literature need more insight in the detailed tes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弧焊特性、特别是它的动特性进行了讨论,与过去传统的时域法不同,文中提出了用频域法分析弧焊的电源特性的设想,文内中方法的理论、实验方法及实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美国恩泰克公司提供的DP1500数据采集仪及现场动平衡软件,以实例说明了现场动平衡技术在锅炉引风机、排粉风机、电动机、机泵等转动设备不平衡故障排除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平衡故障的识别方法,揭示出该技术在生产中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Some of the most ‘activ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are obscured by large quantities of dust and emi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ir bolometric luminosity in the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these infrared luminous galaxies with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have provided a relatively unabsorbed view to the sources fuelling this active emission. The improved sensitivity,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pectroscopic capability of ISO over its predecessor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RAS) of enable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rared properties of active galaxies. ISO surveyed a wide range of active galaxies which,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eview, includes those powered by intense bursts of star formation as well as those containing a dominant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 Mid-infrared imaging resol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ust enshrouded nuclei in many nearby galaxies, while a new era in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opened by probing a wealth of atomic, ionic and molecular lines as well as broad band features in the mid- and far-infrared. This was particularly useful, since it resul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wer production, excitation and fuelling mechanisms in the nuclei of active galaxies including the intriguing but so far elusive ultraluminous infrared galaxies. Detailed studies of various classes of AGN and quasars great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fication scenario. Far-infrared imaging and photometr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new very cold dust component in galaxies and furthered our knowledge of the far-infrared properties of faint starbursts, ULIGs and quasars. We summarise almost nine years of key results based on ISO data spanning the full range of luminosity and type of active galax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