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亮度的因素、解决方法;油滴的选择标准及调整方法,实验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风云四号卫星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成像仪(MMSI)数据根据采样方式分为过采样和非过采样数据。由于采样方式的影响,非过采样数据在采样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为解决采用简单的线性插值方法做精细化处理时提升精度有限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MMSI亮温图像,设计卷积神经网络重建风云四号卫星MMSI的亮温图像和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方法,在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样本上峰值信噪比提升了1.13dB,结构相似度提升了0.01。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过采样亮温数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图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可在其他微波探测仪数据中使用,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模拟视频信号长距离传输后信号衰减和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软件自动校准的方法。通过分析源端发送的校准图样,调整视频AD芯片的增益和偏移参数,达到最佳的亮度和对比度校准效果。  相似文献   
4.
环氧树脂抛光磨具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环氧树脂抛光磨具的研制过程。该抛光磨具主要由环氧树脂和Cr2O3磨料组成,用于抛光石材表面。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替代了酚醛树脂粘结剂;用Cr2O3磨料替代了白刚玉磨料。环氧树脂和其他各种磨具粘结剂相比具有优良的性能,尤其适合制造细粒度的抛光磨具;Cr2O3磨料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抛光性能。由于采用了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粘结剂,该抛光磨具在浇注成型下,仍具有较高的磨料含量。通过在磨具配方中加入合适的固化剂以及增韧剂、填料等添加剂,成功地研制出了组织致密、耐磨性好、加工效率和抛光光泽度高的新型抛光磨具。  相似文献   
5.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日冕和太阳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将计算得到的日冕电子数密度转化为日冕偏振亮度(Polarization Brightness, PB)是与观测对比的重要方法. 由于待转换电子数据网格密度、PB数据网格密度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 使得日冕偏振亮度的计算比较耗时, 利用单CPU计算无法达到近实时转换日冕偏振亮度的要求, 从而影响了数值模拟的验证效率. 本文在CPU/GPU环境下, 利用CUDA编程技术, 提出了一个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比CPU上的串行模型计算速度提高了31.86倍, 达到了近实时模拟与观测数据比对的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种基于RGB亮度分级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在源图像的R、G、B三个分量上对图像进行亮度分级合并,以减少自然场景图像的颜色数目,在不破坏源图像结构的前提下降低图像的复杂度,同时又保证了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多光谱图像中云层及阴影的检测与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春  王勇  陈鲸 《宇航学报》2004,25(5):555-559
云层及阴影的检测是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尤其是在被动接收条件下。提出了一种云层及阴影检测的算法,该算法的主要依据是云层及阴影覆盖区域高平滑性的特征,算法主要包括图像变换、亮度校正、云层及阴影的检测、滤波四个步骤。相对于现存方法而言,优点在于整个算法适合主被动接收条件,算法的处理比较简单,算法实现过程中没有很苛刻的参数选择,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上面的分析,而且表明该算法去云层及阴影的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微波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优点,并对云雾、雨雪和植被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地基微波辐射计以机动灵活的方式接收地表在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特性,被广泛用于土壤水分、冻融过程等微波遥感定量试验中。以车载多通道双极化微波辐射计(RPG-6CH-DP)为例,针对不同植被覆盖地表,在内蒙古多伦地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野外观测试验,获得了L(1.4GHz)、C(6.925GHz)、X(10.65GHz)三个频率下的极化亮温观测数据。结果发现,L波段对植被的穿透能力最强,对土壤水分变化最敏感。微波辐射计观测地物的方位角、入射角均对观测亮温有直接影响。这为解译地物微波辐射传输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各种理论模型的发展和验证、地表参数反演算法的改进,以及相关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载荷方案论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非规则天线阵列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质量,提出了基于系统函数优化的亮温反演方法。通过优化非规则天线阵列的系统函数,消除单元天线非规则排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过程中引入正则化,稳定反演图像。为补偿正则化引起的反演图像质量损失,在反演算法中引入了迭代运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反演算法能有效改善非规则天线阵列综合孔径辐射计的亮温反演图像质量,可应用于基于小卫星编队的分布式综合孔径遥感图像反演中,并能为基于小卫星编队的分布式综合孔径阵列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反射面天线形变对风云卫星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成像仪(MMSI)的亮温图像质量的影响,运用基于表面电流积分的物理光学方法计算天线辐射方向图,探究不同形式反射面天线形变下天线辐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MMSI的亮温图像的处理结果,评价图像质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射面天线的形变面积、形变位置和副反射面晃动发生变化时,天线的主瓣增益、副瓣电平和波束宽度等关键指标发生规律性变化,对MMSI的亮温图像质量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当反射面天线的形变面积增大时,天线的主瓣增益减小,副瓣电平升高,进一步导致分辨率降低,噪声水平升高,亮温图像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