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航空   542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A large fraction of ISO observing time was used to study the late stages of stellar evolution. Many molecular and solid state features, including crystalline silicates and the rotational lines of water vapour, were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pectra of (post-)Asymptotic Giant Branch (AGB) stars. Their analysis has greatly improved our knowledge of stellar atmospheres and circumstellar environments. A surprising number of objects, particularly young planetary nebulae with Wolf-Rayet (WR) central stars, were found to exhibit emission features in their ISO spectra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both oxygen-rich and carbon-rich dust species, while far-IR observations of the PDR around NGC 7027 led to the first detections of the rotational line spectra of CH and CH+. Based on observations with ISO, an ESA project with instruments funded by ESA Member States (especially the PI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ISAS and NASA.  相似文献   
2.
In this review the IR emission from circumstellar material is discussed, both of ionized gas and dust grains, and the astrophysical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extracted from such observations. Som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stellar IR astronomy using a large space-borne telescope,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much better spatial and spectral resolution of such a telescope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ground-based and space IR telescopes.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采用双V形开槽试样的Iosipescu剪切试验方法的应用,分析了影响试验的因素,对T300/5222复合材料单向板及π/4多向铺层层合板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复合材料剪切试验。  相似文献   
4.
RTM成型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当前RTM的发展趋势、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模具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塑性挤压合金化制备非平衡态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Ti-Al系材料内存在TiAl3、Ti2Al3、Ti3Al、TiAl和Ti5Al3等化合相,热塑性挤压合金化可以显著减小Ti-Al系合金的晶粒尺寸;在挤压变形方向,挤压材料具有成分不均匀性,前部和后部的Ti/Al原子比均低于中部;经500℃/6 h热处理后,Ti相完全转化成Ti-Al化合相。  相似文献   
6.
梯度功能材料层梁受机械/热载作用的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梯度功能材料层梁模型,采用分层剪切理论对梯度功能材料悬臂梁进行了分析。取材料为各向异性,材料参数沿梯度方向变化,利用界面连续条件,边界条件,得出了结构的变形与应力。结果表明,载荷分布对结构中的应力数值有很大的影响,存在优化的梯度系数使得结构具有最大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拟协调九结点四边形层合板壳有限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一个拟协调九结点四边形层合板壳单无,这一单元是根据Hu-Washizu变分原理导出的,独立假设了位移场、每一层的应变场和应力场。文中计算了复合材料板和充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单元在准确性和高效率方面的性态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修正普通四边形单元的横向剪切应变能而得到了一种新的四边形四节点壳单元(本文称之为L_3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有五个自由度,适用于各向同性、正交异性和层合板壳的线性、非线性及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文中给出了各种类型板壳结构的算例。数值结果表明,该单元不仅公式简单、自由度少,而且具有令人满意的精度和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力学性能的不断提高,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Re对Ni_3Al金属间化合物力学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掺杂Re前后Ni_3Al的滑移模型和断裂模型,计算了晶胞的不稳定堆垛层错能γ_(US)和断裂能γ_C,进而判断Re对Ni_3Al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另外根据经验判据,γ_C/γ_(US)值可表征材料的韧脆性。计算结果表明,Re的掺杂增大了Ni_3Al [11■](111)和[1■0](111)两个滑移系下的γ_(US),使得滑移系不易开动,不易使Ni_3Al发生塑性变形,增大了Ni_3Al的屈服强度。Re增大了Ni_3Al在密排面处的断裂能,使得其不易在密排面发生断裂,增大了断裂强度。关于改善Ni_3Al的韧性,Re的掺杂对于密排面上不同滑移方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别。此研究工作可为改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力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检测的错位散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金龙  孙晨光  秦玉文  计欣华 《宇航学报》2004,25(3):323-326,342
系统地分析了错位散斑条纹的形成机制,并在多种条件(真空荷载、热流荷载、音频扫描荷载等)下对各种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进行了检测及评估,可检测出厚1mm层合板内直径>5mm的缺陷,夹芯结构内直径>10mm的缺陷;对于包覆层结构可检测出深度在12mm以内、直径>5mm的空隙脱粘缺陷,而零粘接力缺陷也能检测出厚度为2mm、直径>30mm的缺陷。同时引入相移技术使错位散斑检测方法不仅具备非接触、高精度和全场实时观测等特点,而且也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的定量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