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个支持30万台终端和1万用户同时在线,具备良好扩展性、规模化运营能力、快速定制能力的物流运输智能感知与位置服务平台,支持对物流运输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管控,并提供监管平台、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该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同时实现大规模用户在线,运输生产"三全"管理、并提供"三平台"服务的物流运输监管系统,是国内基于北斗导航可投入业务运营的、规模最大的车联网行业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的低延时且有效可行的交通控制成为车联网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探究分析地区内车联网如何通过高效流量控制,利用现有资料,合理推演,分析了现有车联网通信及交通规划的优点与不足.基于现有低轨道卫星设计架构,提出了两种基于低轨道卫星的车联网地区车辆交通控制构想的方案,分别是基于低轨通信卫星透明转发的车联网实现和基于低轨通信卫星星上处理的车联网实现.经过对车联网数据的分析和估算,得出在星上透明转发的条件下,地面工作站满足每秒处理136.72MB数据的能力即可实现基于低轨道卫星透明转发的车联网交通控制.在低轨卫星星上处理的条件下,同一时空内单颗卫星每秒应处理11.39MB~13.67MB大小的数据即可实现交通控制.由此,论证了基于低轨道通信卫星车联网实现交通控制的可行性,为车联网下交通控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未来低轨卫星的星上处理能力提出了初步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联网通信的安全技术成为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提出一个基于PKI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与隐私保护机制.车辆用户将车辆和用户身份ID以及RFID码发送给CA进行映射,作为IPv6编址中的接口标识位和车辆的私钥;CA根据该私钥计算车辆的公钥并发给车辆,车辆接收CA发来的公钥并用该公钥和RSU通信,RSU将会给车辆分配匿名密钥,车辆在之后的通信过程中使用该匿名密钥.由于车辆的真实身份是与CA分配的主密钥相关联,可以确保匿名密钥的泄漏不会直接导致车辆与用户身份的泄漏.性能分析表明,上述安全机制能够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实现车联网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4.
连续信号交叉口网联自动驾驶车速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车联网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可以与路侧设施及区域中心控制系统实时信息交互的特征,提出了连续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方法。当车辆距下游各信号交叉口的距离和下游交叉口信号相位及时长可以提前获取时,通过提出的自动驾驶车速控制模型计算出一个使车辆能够连续通过下游多个信号交叉口的恒定速度,同时为了保证驾驶舒适性,采用平滑的三角函数曲线表征加/减速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避免了车辆在交叉口处急刹车或急加速的情况。为验证车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建立了车联网环境下连续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仿真系统,模拟对比分析了有速度控制和无速度控制下车辆连续通过3个信号交叉口的燃油消耗量、CO2排放量以及行程时间。结果表明:在低密度车流下,运用该车速控制方法,车辆连续通过3个信号交叉口的平均燃油消耗量与CO2排放量均减少了30%以上,行程时间减少了约5%;在中、高密度车流下,车辆的平均燃油消耗量与CO2排放量减少了约20%,并能够节省约15%的行程时间。另外,通过与目前已有的针对单点信号交叉口的车速控制模型的比较,本文提出的连续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模型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车联网和体联网等同类型的无线网络之间共存、相互补充和异构融合。任何单一的通信技术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网络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如何在移动过程中选择可靠高效的网络连接成为学术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基于细胞吸引子选择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群体终端网络选择的决策方法,并通过车联网环境数值实验比较了该生物启发式决策方法与基于效用函数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细胞吸引子选择机制的生物启发式决策方法在网络选择决策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人机辅助车联网的无人机部署问题,分析了基于时延和回传链路的能效无人机部署策略的性能。该策略从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时延和回传链路角度优化无人机的部署,进而最小化无人机的功率消耗。先面向车联网网络,推导了基于单个用户速率的时延约束函数,并构建基于无人机离基站距离的回传链路容量函数;再构建基于时延和回传链路容量函数的目标函数。最后,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求解目标函数。性能分析表明,通信数据包尺寸是影响时延的重要参数。此外,在低时延和数据尺寸较大时,车辆用户的总速率之和收敛于回传链路容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